第1節(1 / 3)

本書下載於炫^浪TXT小說,如需更多好書,請訪問:ncs.xvna.com

如何修證佛法

編者的話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十一講

第十二講

第十三講

第十四講

第十五講

第十六講

第十七講

第十八講

第十九講

第二十講

第二十一講

第二十二講

第二十三講

第二十四講

第二十五講

第二十六講

第二十七講

第二十八講

編者的話

(一)1978年的春季,本書作者南懷瑾教授,正在台北閉關,嗣因某種因緣,抽暇作係列講座,共廿八次。

(二)這是南教授最重要著述之一,對實際學佛修證的步驟,有精辟的講解及具體的指引,是絕對的過來人語。

(三)雖然作者曾表示,所講的內容僅為要說的五分之一,但是讀到本書,對於一個真心修學佛法,誠心求證的人,已是受益無窮了。

(四)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對於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覺的錯誤,都一一點破。

(五)讀者也許會感覺,內容有偶爾重複之處,因係講課方式,加重注意,故不加任何刪編,以保持全貌,並盡量保持講課時的口語化,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六)本書係禪定師聽課筆記,再配合錄音整理而成,並經法程師及謝錦烊居士校核經典,以及李淑君居士整閱全文,最後由劉雨虹居士總其成,並加標內容提要。在作者離台時期,本書能夠順利出版,實得力於前述幾位貢獻心力,在此一並致謝。並請各方不吝指正。

(七)本書原名是“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因避免與其他經論混淆,改為較淺顯的現在書名。

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編輯室

第一講

內容提要

本講緣起

釋迦悟了什麼

參考經典

解脫和悟道

倒因為果

見地修證及行願

四加行

這一次我們講這一門課,有一個因緣,在此先報告一下。諸位學佛、學禪、學打坐,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盤盤腿,會有很大的好處,不講有沒有功夫,先把兩條腿練熟再說。現在繼續剛才的話,談到開講這個課程的因緣。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話:“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最後抬頭睹明星而悟道,他悟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如果是別人問,倒沒有什麼重要;但蕭先生研究佛學多年,他提出了這個問題,卻是不比尋常。

根據經典與傳記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剛生下來,便具有與眾不同的稟賦。因為過去多生累劫的修持,才有這一生出生時的各種瑞相。他拋棄了王位,又出家求道十二年。大家要注意這“十二年”,因為很容易把它忽略過去。

現在我們把重點放在釋迦牟尼佛修持的十二年來講。當時印度的宗教,有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這些修法,在釋迦牟尼佛以前,就已經存在了。當時釋迦牟尼佛學了各種苦行,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修煉。他不象我們現在人學佛,三心兩意的,東麵去拜個老師,西麵去拜個老師,這邊去套幾句話,那邊去套幾句話。而釋迦牟尼佛每一次都是誠誠懇懇去學,該下的功夫,他都做到了,然後他認為那些都不是道,不是究竟,於是自己又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經過六年,認為苦行也不是道,隻好又離開了。後來在恒河邊菩提樹下打坐,發誓非成無上正等正覺不可,否則便死在那裏,最後終於睹明星而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