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
本作品由炫^浪TXT小說收集整理。歡迎光臨炫浪網絡社區 http://ncs.xvna.com
撰稿人 樊修章
核對說明:該文本經與電視片逐集核對,從很大限度上減少了網上流傳的原稿文本的遺漏錯訛——當然,也包括電視片中的個別缺憾。文本中,原稿有而片中無者以【 】標示,片中誤漏或疑似誤漏者(有的是版本不同之故)以[ ]補正。 hrz 2004年3月
第一集 千古唐詩
這是陝西醴泉縣的昭陵,埋在這裏的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傑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這個少年英雄,十九歲起兵反隋,騎著這昭陵六駿,手握風雷,馳騁華夏,“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建立了中國曆史上國力空前強大的唐王朝。二十九歲時,他從父親唐高祖李淵手中接過皇帝的權柄,中國曆史上於是開始了令後人無限向往的貞觀之治。
李氏家庭雖屬漢族,但祖籍隴西,從四世紀初起就一直為少數民族所統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經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變一個家庭思想感情的遺傳基因是綽綽有餘的。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個深度胡化的家族。他們又自認是古代哲學家老子李耳的後裔,因而對老莊道家十分推崇。對魏晉南北朝以來勃興的佛教,他們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這樣一個不帶成見不存偏見的政治核心,加上國力強大,生產力的發展也達到了小農社會的最高水平,於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對什麼都敢用微笑來接納。在李氏集團統治的二百九十年內,沒有因文字觸犯忌諱而被判罪的,更沒有被殺頭的,即便是諷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隻算小事一樁。在封建製度下,這是唯一一個政治氣氛如此寬鬆大度的朝代。
一說起唐代,我們立即就會想到唐詩。唐詩,是中國詩壇的珠穆朗瑪峰,在小農社會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唐詩,是中國詩壇的長江、黃河,以廣闊的流域麵積灌溉著中華民族的國土。據統計,全部唐詩,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詩五萬五千多首。而且由於唐代刻版印刷術剛剛發明,印書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誰知道有多少詩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詩人王之渙,就隻剩下了六首詩,那麼,整個唐代流失的數字,又有誰能統計出來呢?
唐代實行科舉,進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視。考進士要考詩賦,詩做得好就有飛黃騰達的可能,讀書人誰不想到這擂台上一試身手?流風所及,連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養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來賦詩一首,有不少人甚至還留有詩集。
唐代,連政治連哲學都透著詩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詩歌時代。唐代的詩壇,不僅詩多,詩人多,而且還挺立著一隊令後人肅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韓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個接一個登場的巨匠。宋朝以後的詩人創作時,都極力想跳進他們的磁場,卻又無從著手;或是極力想跳出他們的磁場,卻又無能為力。
於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來了,放聲一唱,就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看看這胸襟氣度!在交通和通訊工具都不發達的古代,山那邊是什麼樣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鄰的。而這隻有人充滿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著,不會有政治地震與任何外力來阻隔人相會的願望,才能從容不迫唱出這樣的豪情。
於是陳子昂來了,像巨人一樣挺立在幽州台上,麵對著無限的時間與無限的空間,如春雷炸響一樣高唱著“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多麼悲壯的歌聲,像從曆史的深處騰出,不僅一聲就喚醒了永遠輝煌的盛唐詩,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華大地上產生審美的衝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