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讀到一篇關於一位中國富豪的文章,講到一位多次名列國內首富地位的一位企業家的豪言:如果我有30%的把握,我就會付諸行動。而且,該文章還談到,類似的富豪對於文化人的不屑一顧——隻因為那些文化人得靠像他這樣的沒有多少文化的富豪吃飯。
就我和國內不多的接觸,感覺到這樣的情形似乎還是很普遍,讓我覺得國內目前很普遍的拜金主義意識。為金錢而金錢,為利益而利益。結果隻能是短期利益為上,個人利益為大。而這又恰好是本書所講的那些金融巨擘們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況且,他們還沒有那麼冒險,至少在決策的當時,他們是沒有想到去冒很大的險。他們當時成功的把握,在當時看來可能要遠高於90%以上。
對比這些人才濟濟,經曆過無數次大風大浪的金融巨鱷的命運,那些國內“暴發戶”企業家所累積的財富,如果還依然不知天高地厚地輕浮和狂妄,它們的敗落將會是更快、更容易。投資這樣的公司,投資者得多幾個心眼才對。
本書的寫作,得到了長江文藝出版社責編姚梅女士的大力幫助。她一直要求我寫一本關於企業敗落案例性的著作,最後是在她的提議之下,我將原本是《危機與敗局》一個部分的內容,單獨提出來,寫成了這本書。如果可能,我還會很快出版本書的續集。
我覺得,對於美國一些大的公司的深入了解和學習,是我們打造中國的百年老店所必需的一個功課。國內成就財富的速度很快,但願最後不會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少的靠暴發起家的企業,在一次危機中很可能就會全軍覆沒。注意到,從改革開放以來,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經曆過一次真正的比較大的金融危機。雖然世界上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但是,它們對於國內企業的影響畢竟還非常有限。在世界範圍的危機麵前,是國家的屏蔽保護了大家,而不是企業自身的人、才、物自然發力的結果。
中國的國門還沒有完全打開,這為中國的企業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保護屏障。但是,這樣的時代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結束。如果中國的企業家不虛心,來用累積財富的努力積累自己的經營智慧的話,下一次真正的危機到來時,當危機全方位衝擊中國的企業時,它們的結果將是不堪設想。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一批靠知識起家的中國富豪已經崛起,一些像劉永好式的富豪企業家還在“貧窮”度日。這些人就是中國未來抗衡世界的真正希望,也是在中國打造未來百年老店的可能起源。
如果你能將富裕視為自己的幸運,上帝的惠顧,並以此為基礎,來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富足,那麼,你就會是一個真正的富有者。你的公司也有可能長期屹立不倒,你也可能成為下一個巴菲特。
巴菲特的富有不僅僅在於他的財富,而且還主要並不是他的財富。這也是他為什麼不那麼享受他的金錢財富的原因。賺錢是他成就事業的需要,而花錢享受和炫耀則不是他的份內事,具有這種境界和胸懷的人,在中國也會出現,而且會越來越多。
追求財富,但所擁有的財富屬於社會。如果你有這樣的胸懷,你獲得的財富將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但願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量這樣的中國企業家出現。隻有在那一天,隻有在那時的中國,才是真正讓人自豪的富裕之邦。但願這本書對於那些期望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