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思想與言行的困惑
要說人與動物有什麼區別,那就是人有思想,人的一切行為是在人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不像動物那樣盲目。該做與不該做,做得對與做得錯,以及經常反省自己的得失利弊,從而改進自己的言行,這就是人大腦的作用。因此,人比動物,就顯得更加有理性,更加有先算。
俗話說:三思而後行,正是由於有了三思,我們的行動才更加明智和具有規劃,人類因此才算進入了文明的社會。
對於這一點,隨便一說就能夠明白。一個社會中的人,走到大街上,能隨意在馬路上拉屎拉尿嗎?能不問青紅皂白就打架咬人嗎?能在紅燈亮起,眾車急馳中硬要橫穿馬路嗎?或者不要命地開車向別人的車頭撞去嗎?都不行,那樣旁人就會指責你是一個野人、不要命的家夥。不但你的行為會受到大眾的指責,還會被瞀察拉到派出所去關禁閉或罰款。
但是動物就不一樣了,當然,家養的寵物小狗也不會亂來,但若是小狗在街上撒了一泡尿,行人見到也不會有更多的責怪,因為它畢竟是一隻畜牲。
思想與言行循規蹈矩是人區別於動物的特征。然而,再仔細一想,又覺得惶惑,最說不清楚的就是人的思想與言行,本來腦子裏裝著眼麵前要幹的事(例如要舉行一個什麼會議,安排一項什麼工作),忽然一下子想到了非洲某國的窮人的生活和美國9*11遭到恐怖分子襲擊的事件,轉而又想到昨夜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接著又想起與情人的約會或父母親生了什麼病,應當到藥店去買藥等等;而人的言行同樣顯示出某種無秩性,本來講好要與家人共度佳節,卻沒來由買了一張去國外的飛機票,一下子飛到什麼地方去了,連周圍的親朋好友都沒有告訴。
最不可饒恕的是思想的負麵影響,明天就是某個人要參加的體育決賽,或是高考,或是電視英語大獎賽,或是應聘測試等等,反正是很重要的競技比賽,但他卻患得患失起來,怕三怕四,一整夜想人非非而睡不著覺。到了比賽之時精神不集中,畏畏縮縮,瞪不起眼來,結果成績大不如平時,反而失去了入圍資格。更為嚴重的是像俄國作家契訶夫小說中描寫的《小公務員之死》,他隻是在一個官員後麵打了個噴嚏,也已經再三道歉,可仍然覺得得罪了這位官員會對今後的前途造成危害,於是惶惶不安,終無寧日,竟然就此害怕致死了。由此可見,我們得益於人有思想,同時也獲罪於人有了思想,思想之利與思想之害,又有誰能夠說得清楚呢?
要是換另一個小公務員,說不定道了聲歉之後也就把這種小事遺忘了,甚至連道歉都沒有。他反而對那個怕得要死的小公務員萬般不解:那有什麼,不過是打了個噴嚏罷了,還能把我關到監獄裏去嗎?
可見,對於同樣發生的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想法,最後造成了的因人而異的不同結果。
以上種種,讓我們的確感到了人思想的無秩和言行的個別,使我們感到人的思想就像那奔騰的野馬,簡直沒有軌跡可循。
看到一則報道,說2002年11月30日,上午10時左右,北京永外地區郭莊北裏1號樓發生了一起慘案:一名19歲的青年手持利刃,亂刀捅死了自己的母親和奶奶。隨後,他打電話叫回了父親,結果父親也被他砍倒在血泊之中。
據10時20分衝進現場的999急救中心的醫生張文靜介紹,案發地是個南北向的二居室單元房。她一進門門廳中躺著一個渾身是血的中年男子,先她5分鍾趕到現場的同事正在緊張地進行現場搶救。同事見她進來,說:趕快,屋裏還有兩個。張醫生立刻向裏麵跑去,南側的臥室地麵已經灑滿鮮血。一個年約70的老太太和一個中年婦女趴在地上,早已氣絕身亡。經檢查,兩人的致命傷均在胸腹之間,老太太被刺中兩刀,中年婦女的身上至少有七八處刀痕。
張醫生走出來準備協助搶救傷者,突然發現房門口還坐著一個神色木然,目光呆滯的小夥子,全身也滿是血跡。張醫生正要上去為他檢查,先到的999醫生告訴她:那人身上沒傷,他就是凶手。此時,當警察將這個年輕人帶離現場詢問原因時,這個青年隻是冷冷地說了一句:我恨我媽。
周圍的鄰居得知這消息後無不震驚,他們告訴記者說,這家的男主人姓孫,兒子今年才十八九歲,一家人平時生活很正常,並不打打鬧鬧,這個孩子給人的印象也是安安靜靜,少言寡語。
這則報道隻寫了案件的發生情況,還無法說明為什麼這個青年會殺全家的原因。如果深人追査下去,或許可以找到這個青年所以會這樣做而不會那樣做的合理解釋。不過,無論家庭的矛盾多麼激化,兒子殺母親總是太出格之舉。況且,就從報道中的蛛絲馬跡分析,兒子憎恨的是母親,而父親此時正在外麵為兒子買股票,他對兒子是愛護有加的,而奶奶也是一個無辜者。照此,這個孫姓青年殺一個母親就夠了,為什麼要把父親和奶奶都包括進去呢?
即使有後續報道,得知了真實原因,結果仍然不可能解釋得合理,最後隻能歸結為幼稚、不成熟、衝動、不考慮後果。這實際上是想說,這個青年的這種行為是無理性的。
突如其來的思想與情緒化的行為
按照我們人類通常的行為邏輯,是客觀現實反映到了人的大腦,產生了愛恨情仇,而愛恨情仇又指揮著我們做出相應的行為。這就是說,人類的行為是可以用思想的原因加以解釋的。
但在實際上,人的行為有著兩個指揮者,一個是思想,另一個是情緒,當一個人情緒發作之時,行為便由情緒來指揮了。
對於這第二點,心理學家們已經開始給予相當的重視,他們稱此為激情犯罪。當人在外界強烈的刺激下,由於認識範圍縮小,內控能力減弱,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行為的意義和後果,從而產生具有突發性、短暫性和難以抑製性等特點的行為。在這方麵,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表現尤為突出。
身中數刀的父親神誌仍然清醒。他斷斷續續地告訴醫生,他當時正在外麵給兒子買股票,突然接到兒子的電話讓他趕快回家。等他剛一進門,大刀片就迎麵砍來了。在抵抗的過程中,他喊了幾聲來人,來看,1999年至2002年6月共受理提請批捕案件442起,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198起,占審查批捕總數的4539。這198起犯罪案件中,屬激情犯罪的79起,占總數的3999。其犯罪表現從性質講,劫財案件多、暴力犯罪多、性犯罪多、突發性強;從年齡結構講,15—19歲年齡段犯罪者多,並有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從身份看,學生和無業人員居多;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
以上這個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年齡較大、文化層次高、思想比較成熟者,激情犯罪就會少一些。而青少年,就像我們前麵所講的北京永外地區孫姓青年,就容易發生這種激情犯罪現象。
如此說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在人的頭腦裏有著兩個指揮者,一為思想,二為情緒,當人處於思想的不成熟階段,則情緒容易起到最髙指揮者的作用,慢慢地,人的世界觀建立了,思想成熟了,那麼,思想就奪取了情緒的指揮權,代由思想來行使指揮了。
要真的如上麵所說,那還要好辦一些。打一個比喻說,人在青少年階段,是由情緒老弟來當司令官,到了大約20—25歲之後,就由思想〔或者叫理智)來接班當司令官了,兩個司令各管理人生的某些階段,相互相安無事。真若這樣,我們也就不會闖出那麼多禍來。
而實際情況是,思想與情緒有些絞纏不清,相互發揮著作用。試想一想,有這樣兩個人,甲與乙,白天做成了一筆交易,互相也都很滿意,但是甲到了晚上,仔細想了之後,認為自己是吃虧了,是上了乙的當,他越想越覺得虧,越想越覺得有氣,認為乙是故意讓他吃虧,太不夠朋友了,想在我頭上打主意。第二天,他情緒激動,就興師問罪地去找乙,或是反悔,或是退賠。乙當然不幹,於是吵了起來,或者動起了手,抑或是上了法院。我們這是說,思想和情緒有時會出現互激狀態,情緒影響思想,思想觸發情緒,最後或是情緒帶離思想走入歧路,或是思想點燃情緒引起怒火。總之,局麵就變得不可收拾。
更何況,思想與情緒雖然被我們冊封為司令官,它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的,就思想而言,還是外界的思想一父母的思想、老婆(丈夫)兒女的思想、親屬的思想、領導者的思想、黑道龍頭老大的思想……就情緒而言,也還是家族的情緒、好友的情緒、兩姓旁人的情緒等,這些都會左右某個人的情緒,使他不由自主地照著別人煽動、挑唆的辦法去做。
如上麵講到的河南省範縣的情況,就有這樣幾例:
1在校學生石某06歲)一案。2001年6月3日23時許,石某與他人喝酒後,突發奇想,想弄幾個錢花花。這夥人不謀而合,於娃隨手抄起木棍、手電等工具竄人某鄉中學,先後對5個學生宿舍實施了入室搶劫,並對數名學生毆打,共搶得現金30元,飯票30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