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經常接到美國的羨慕者與崇拜者的來信,他們邀請他到美國去訪問,表示要給他以空前盛大的歡迎。他過去去過的國家,離丹麥都不怎麼遠。到英國去要渡海,但也隻是穿過一條海峽而已。但去美國,要橫渡大西洋。
他給一位美國朋友寫信說:橫在他們之間的大洋太大了,坐最快的輪船從英格蘭到紐約,最少要走兩個禮拜,就是說,要在海上顛簸兩個星期,而他又有暈船的毛病。因此,盡管他十分愛海洋,也隻好望洋興歎了。
安徒生在返回祖國的途中,在漢堡接到了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八世授予他的丹麥勳章,據說那是在他啟程出國之前已決定授予他的。兩天後他回到了祖國。就在這一天,哥本哈根上演了作曲家哈特曼的歌劇《克裏斯蒂安》,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這出歌劇的歌詞是安徒生寫的,它具有獨特的、真正的丹麥風格,令人難以忘懷。
安徒生的幾部作品《市場》、《奇觀故事集》、《沒有畫的畫冊》在英國出版了。他的童話越寫越多。他的作品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
1847年5月中旬,安徒生赴英國旅行。他從哥本哈根出發,首先經過漢堡,又向荷蘭進發。荷蘭的書店和劇院裏,都張貼著安徒生的畫像,陳列著安徒生的作品。
安徒生的到來,引起了轟動。荷蘭文藝界名流特地為安徒生舉行了盛大的聚會。席間人們在用鮮花裝飾起來的大餐桌旁頻頻向安徒生舉杯致敬,並且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範·弗利特的賀詞尤其叫他感動,他說:“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八世和普魯士國王弗雷德裏克·威廉曾各自贈你一枚勳章。有朝一日這些勳章放在你的棺材上時,願上帝因為你的那些虔誠的童話而授予你一枚最漂亮的勳章——天堂中的永生。”他們對安徒生的深情厚誼,無以複加。
安徒生從荷蘭來到英國倫敦,這個“城市之中的城市”,他是第一次來。第二天安徒生來到丹麥駐英大使館,提起自己沒有帶介紹信來。
“你在這裏不需要介紹信,”丹麥大使雷文特洛伯爵說,“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介紹信!今天晚上,帕默斯頓勳爵要舉辦一個精彩的小型舞會。我寫信告訴他,你已來到倫敦。我相信你會接到請柬的。”
幾小時以後安徒生果然接到了一封請帖。大使陪他一進舞場,帕默斯頓勳爵和夫人就盛情地接待了他。很快,他又被一群高貴的英國婦女包圍住了,她們全都知道這位丹麥詩人。對他的童話,人們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不吝惜讚美之詞。
特別叫安徒生高興的是,在倫敦,人們常把他的名字同著名歌唱家珍妮·林德的名字並提。著名的青年雕塑家德拉姆先生,還同時給他們兩人塑了半身像,陳列在一起。他們的肖像也並排擺在商店的櫥窗裏。
安徒生最感自豪的另一件事是他成了狄更斯的親密朋友。有一次他出席布萊辛頓女士舉行的宴會,狄更斯也答應來赴宴。他正給女主人簽名和題詞時,狄更斯進來了。安徒生說英語不太好,他們雖然不能隨心所欲地暢談,但彼此心心相印,靈犀相通。狄更斯在談話中提到安徒生的《海的女兒》這篇童話曾被達夫·戈登女士翻譯發表在《本特利雜誌》上,他也知道《市場》和《即興詩人》。
狄更斯還把自己的所有插圖精美的作品送給安徒生,並且在扉頁上都題上:“送給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你的朋友和愛慕者查爾斯·狄更斯贈。”安徒生回國前,狄更斯和他夫人邀請他到家裏吃晚飯。安徒生來到狄更斯在海濱小鎮上的家裏,受到了十分熱情的款待。他們談起丹麥和丹麥文學,以及德語和德語文學,狄更斯興致很高。安徒生在狄更斯家愉快地呆到深夜才盡興而歸。
離別時,狄更斯趕到碼頭上來送別安徒生,使安徒生感到很意外。安徒生正要上船時,狄更斯走到碼頭上。
“我想再一次和你告別!”狄更斯深情地說,邊說邊陪安徒生上船。他留在安徒生身邊直到響起了開船信號才離開那條船。船開動時,他站在碼頭上,揮動著帽子,一直到安徒生從視線中消失,眼前隻有無邊無際的海浪和飄浮不定的白雲。
1851至1855年間,安徒生多次出國旅遊。安徒生一生酷愛旅遊,他是一個不停行走的旅人,他熱愛“在路上”的感覺,喜歡這種不停地尋找、發現的感覺。是的,他有一顆永不停歇的心,隻有在路上,他才能真正回歸自然,回歸純真的本性。也許,隻有廣袤無垠的自然,才能安放他浩瀚的心靈吧。旅行,既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又是他創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