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簽和約揆一總督離台灣(2 / 3)

揆一上前攔住了老牧師道:“尊敬的牧師,我記得你說過,你空身一人隻帶來上帝的福音,走時也要空身一人帶給上帝喜訊。你扛著這麼大一個箱子是要給上帝送什麼喜訊呀?”

老牧師聞言心裏有些慌張,他站立不穩,箱子從他的肩膀上滾落下來,翻倒在碼頭上,撒得滿地的都是中國的字畫和珠寶。

這時,鄭成功走上前冷冷地對老牧師說道:“牧師先生的收藏很豐富啊!”揆一道:“牧師先生,投降協議上明確規定,不允許我們帶走任何中國文物,你偷這些東西就不怕上帝懲罰你嗎?”老牧師無言以對,囁嚅道:“這些都是我買的……”揆一從散落的物品中拾起西周寶印:“這個西周寶印也是你買的嗎?”老牧師張口結舌道:“這……這是你送給我的。”

揆一明確地道:“這尊西周寶印是台灣的鎮台之寶,我們沒有權利帶走它。”揆一說著,恭敬地把西周寶印交給鄭成功,“國姓爺,現在,它應該物歸原主了。”鄭成功莊重地接過西周寶印。牧師有些不甘心,他指著地上散落的文物對鄭成功說道:“那……那這些東┪鼇…”鄭成功反問道:“牧師先生想把我中國的文物也帶給上帝嗎?”牧師連連搖手道:“不,不,我是想讓更多的荷蘭人了解中國,文化是無國界的,這些文物放在台灣,就被埋沒了。”鄭成功警告道:“我奉勸你不要冒這個風險,除非你想見識一下我們高山族人民是如何對付竊賊的!”說著,他用手指了指自己身後圍著的憤怒的人們。牧師朝鄭成功身後望去,隻見他身後站滿了憤怒的人群,心內有些膽怯地道:“國姓爺,不要,我不要了。”說完,老牧師慌慌張張地跑向荷蘭貨船。圍觀的山民見狀一陣哄笑。

揆一最後一個登上了荷蘭貨船。

荷蘭士兵吹響了淒厲的軍號,少許,荷蘭貨船在荷蘭軍號的嗚咽聲中緩緩離岸。這時,碼頭上圍觀的高山族山民和漢民民眾歡呼起來,鄭家軍將士們歡呼起來,鄭成功臉上終於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

4

滿載著荷蘭殖民者的荷蘭貨船漸漸駛離台灣近海,大海上,碧海藍天互相映照。揆一和貝德爾站在船尾,心上卻翻滾著一片片陰雲。揆一望著漸漸模糊的台灣島,心中格外傷感,他從懷裏掏出那枚“殖民榮譽勳章”掂在手裏仔細看著。

貝德爾道:“總督閣下,這個‘殖民榮譽勳章’是你的驕傲,它證明了你在台灣的光輝業績。”揆一搖搖頭道:“不,這枚勳章隻能證明我的恥辱。”這時,老牧師走到揆一身邊安慰道:“總督閣下,你不必太傷感,我們雖然失去了台灣,但我們還可以去征服其他的地方嘛。我的孩子,聽從上帝的指引吧,阿門。”

揆一瞪著牧師咆哮:“讓你的上帝見鬼去吧!”說完,揆一輕輕將“殖民榮譽勳章”拋進了海裏。

洶湧的海浪頓時將勳章卷得無影無蹤。

5

揆一走後,馬信帶著兩個親兵前來搜查揆一的房間。他的一個親兵打開牆角的一個箱子,忽然發現一件黃色的龍袍。親兵向馬信稟告道:“馬將軍,這裏發現一件龍袍!”馬信聞言趕過來,他拿起龍袍抖開,樂道:“嘿,揆一這個家夥還做著皇帝夢呢!”親兵將箱子裏的東西倒在地上,馬信拾起一頂皇冠,不禁說道:“都是些皇上的東西,揆一這小子在哪兒偷的?”

此時,楊旭進來了,馬信忙把龍袍給楊旭看,並指點道:“這件龍袍做得還真地道,咱們幹脆讓國姓爺穿上,國姓爺當了皇帝,你我就都是開國元勳了!”楊旭笑了:“就怕國姓爺不答應呀!”馬信道:“我們鄭家軍收複了台灣,大明臣子中也隻有國姓爺有實力獨霸一方,還不如請國姓爺做皇帝,也好號令天下,共謀大業!”楊旭讚同道:“自從攻打台灣以來,國姓爺一直帶病征戰,廈門又後院起火,他的氣色大不如前啦。我看國姓爺稱帝也不為過,因為他早就被賜予國姓了。”馬信沉吟一會兒,說道:“就靠我們兩個,十有八九是說不動國姓爺的,得找個人多的機會。”楊旭脫口道:“明日就是個好機會,高山族百姓要去將軍府向國姓爺獻‘開台聖王’的牌匾。”馬信援引古例道:“我聽說當年趙匡胤就是被眾將領用一件黃袍往身上一披,他就不得不做了皇帝。明天我就帶著這件皇袍,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國姓爺的身上一披,國姓爺也就登基了。”兩人說到快活處,都高興得大笑。

6

這一天,將軍府外傳來陣陣鑼鼓聲和鞭炮聲,凱茵和各山寨的寨主帶著山民,舉著一塊寫有“開台聖王”的大牌匾走了進來。

鄭成功正坐在府中,見狀連忙站起來迎接。凱茵和寨主們將牌匾抬到鄭成功麵前。凱茵開口說道:“國姓爺,你為我們趕走了紅毛鬼,又帶領我們開墾荒地,我們擁戴你為開台聖王。這塊牌匾是我們山民的心願。”鄭成功拱手謝道:“開台聖王的封號,我鄭成功擔當不起呀!”

凱茵堅持道:“國姓爺對我們高山族恩重如山,請你一定收下這塊牌匾。”

鄭成功再次拱手對眾山寨寨主和山民們謝道:“我一定不辜負百姓的信任,加倍努力,開發台灣!”這時,馬信忽然站了出來,他高舉龍袍叫道:“國姓爺,百姓如此擁戴,你就在台灣立國稱帝吧!”楊旭亦跟著大聲道:“國姓爺,現在台灣已經收複,而大明朝能有實力與滿清抗衡者非國姓爺莫屬,請國姓爺立國稱帝,討伐清廷!”此時,鄭家軍將領紛紛跪下,齊聲呼道:“請國姓爺立國稱帝,討伐清廷!”

這時,陳永華拉起馬信道:“馬將軍,你在什麼地方弄得這件龍袍?”馬信如實相告道:“在揆一房間裏,揆一這小子居然想當中國皇帝!”

此時,鄭成功臉色一沉道:“你們知道嗎,讓我立國稱帝,就是把我鄭成功變成不忠不義之人,將我推入萬劫不複的絕境!”眾將領聞言一驚。鄭成功接著道:“自隆武二年,我與父親決裂,焚衣起兵,對天發誓,從此南征北戰,直至收複台灣。之所以有人敬我服我鄭成功,正是因為我是一個忠臣。我若自封為皇帝,豈不是上欺神明,下騙蒼生嗎!我有何顏麵去見先帝於九泉,又有何顏麵以對英烈?”此時,楊旭上前一步進言道:“國姓爺,我們現在趕走了紅毛,收複了台灣,而台灣自古與大陸隔絕,隔海對峙,自立乾坤。國姓爺在台灣稱帝,是順應民心,激勵士氣的壯舉!”

鄭成功大義凜然道:“我們浴血奮戰,目的是將台灣永遠歸於中國版圖,而絕不能做什麼獨立之夢。我如在此立國,必是分裂祖國,那我鄭成功將成為千古罪人!我們應該做的是,聘儒東渡,修建文廟,興教辦學,傳承禮儀,我們要讓寶島與中原一樣,沐浴中華文明之光,永遠在中華懷抱之中!”

馬信捧著龍袍進言道:“國姓爺說了這麼多道理,都對!但今日大明江山已經無主,你不稱帝誰稱帝!還請國姓爺三思。”

鄭成功毫不退讓道:“行分裂之舉,必遭天下人唾棄。天下百姓需要我驅逐外夷,開發台灣,而不是要我做分離神州的偽皇帝!在我鄭成功眼中,自立為國,是禍國殃民之舉,必留萬古罵名。這猶如在我中華神州之身砍下一刀,留下一道難以愈合的創傷!”說罷,鄭成功跪下仰首向天立誓道,“蒼天在上,我鄭成功若在台灣立國稱帝,天誅地滅!”說著,鄭成功一把從馬信手中奪過龍袍,用力撕碎龍袍道,“今後無論我鄭氏子孫,還是鄭家軍將領,若再有妄言另立乾坤者,殺無赦!”

7

過了新年春節,轉眼臨近端午節。一個晴朗的日子,高山族山寨大坪上舉行山民與鄭家軍聯歡會。

在山民的歡鬧聲中,陳永華和凱茵被大家分別從兩個方向推上了大坪中央,兩人碰在了一起。陳永華有些不好意思,凱茵也紅了臉。凱茵從腰間拔出匕首劃破了自己的指尖,然後把手遞給陳永華,陳永華握住凱茵的手,兩人的雙手有些顫抖。陳永華吮吸著凱茵傷口的血,同時接過匕首,同樣也割破手指。凱茵抓住陳永華的手腕,將嘴唇貼在陳永華的手指上吸吮著。頓時,熱烈的鑼鼓聲和鞭炮聲響起,山民們高興地呼喊著。

凱茵拉著陳永華走到鄭成功和董嫻坐的主桌前。此時,鄭成功端起酒壇道:“這同心酒是用大陸的高粱和阿裏山的泉水釀成,我祝願你們不離不棄,永結同心!”說著,鄭成功將酒倒在酒碗裏。凱茵端起酒碗先喝了一半,然後將酒碗遞給陳永華,陳永華接過酒碗一飲而盡。山民們開始跳起歡樂的舞蹈,凱茵和陳永華坐在了鄭成功身邊,馬信抓著一把水稻走到鄭成功身旁稟告道:“國姓爺,我馬信的軍墾田快要豐收了!”鄭成功接過馬信遞來的稻穀,看著飽滿的稻穗,鄭成功臉上露出笑容:“看來今年收成不錯啊!”這時,凱茵也湊過來道:“托國姓爺大軍的福,將士們幫助我們開荒種地才會有這個豐收年,有些山寨已經開始收割了,據說一畝可產兩、三百斤稻米呢!”馬信開玩笑道:“我看是應該托耕牛的福,沒有我馬信馴服那些野牛,現在稻穀可能還沒有下種呢!”鄭成功聞言嘉獎道:“馬信,你種地很有一套嘛,我看,你幹脆脫下鎧甲專心務農吧!”馬信搖頭道:“那可不行,我還想收複中原呢!”

這時,楊旭匆匆趕來,他臉色很不好。隻聽他向鄭成功稟告道:“國姓爺,大將軍和在北京的鄭家十七口被清廷殺害了!”這消息如同一聲驚雷,震得鄭成功一下子站了起來,他失聲喊道:“父親!”此時,董嫻聞言也驚呆了,她扶住鄭成功。鄭成功抓住楊旭急問道:“什麼時候出的事?”楊旭悲痛地回稟道:“十天前,你父親和家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淩遲處死!”鄭成功如五雷轟頂,他雙目直直地瞪著前方走去。前方是夕陽染紅的海麵。鄭成功走向海邊“撲通”一聲跪在海灘上,兩眼流淚道:“父親!你在哪兒?父親!”他跪在沙灘上,不知跪了多久,潮水漫了過來,鄭成功渾然不覺,仍在哭喊。傍晚,董嫻悄悄來到鄭成功身後,對鄭成功說道:“漲潮了,請國姓爺起來吧。”

鄭成功回過頭一看,隻見陳永華、楊旭、馬信、凱茵及士兵、山民密密麻麻地跪在他身後的海灘上。鄭成功想站起來,他忽然覺得用不上力。董嫻想要扶住他卻被鄭成功推開。良久,鄭成功硬撐著站了起來。鄭成功麵對落日,淚流滿麵地對蒼天道:“請父親大人九泉之下原諒孩兒!我焚燒青衣棄筆從戎,我與父親反目天各一方。孩兒遵循你的教誨,男兒有誌,不拘親情,苦撐半壁河山,不顧家破君亡。孩兒遵循你的教誨,國大於家,君重於父,揮師驅逐荷夷,還我中華錦繡。孩兒更是牢記父親的肺腑之言,中國的領土不容外人踐踏!”說到這兒,鄭成功踉踉蹌蹌向前撲了幾步,他跪在海水裏,揮臂高喊:“父親,孩兒是個孝子!我隻是先孝國家,後孝父親!孩兒心裏孝敬你!我一定殺回中原為父親報仇!”鄭成功的哭喊聲,撼動大地,撕人心肺,在大海上空久久回蕩。此時,董嫻、陳永華、楊旭、馬信、凱茵等人麵對此情此景,也落下了淚水。

天色暗淡下來,海灘上的人都已經散去,隻剩下鄭成功和董嫻。鄭成功回過頭,隻見董嫻跪在自己身旁。鄭成功連忙扶起董嫻,說道:“礁石太硬,起來吧。”說著,鄭成功和董嫻坐在了一塊礁石上。

董嫻滿臉是淚,道:“夫君,我以前以為你心中隻有大業沒有父親,今天我才理解了夫君。”

鄭成功大徹大悟地道:“董嫻,我現在明白了,肩負上弘複天道的重任,也就走上了一條艱險的旅程。我必須不斷地舍棄親情和愛情,必須不斷地忍受離別的悲苦,必須不斷地承受世人的誤解,必須終身背負逆子的罵名,好在我硬撐著快要走到終點了。”董嫻靠著鄭成功的肩膀道:“記得當年你對我說你不是凡人,我以為那是你少年氣盛,狂妄自大。後來你南征北戰,和我越來越疏遠,我對你無從了解。我隻好告訴自己,嫁給你了,就隨你吧,我隻能忍耐。後來經曆的事情多了,我就越來越理解你了,男人要幹大事,就得像你這樣。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你真的不是一個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