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緒
迪安將軍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國。他告訴記者:“我感到美國越早離開這個地方越好。”征服朝鮮“像是一個沒有希望完成的任務,沒有希望實現的使命,沒有希望達到的目標”。
談到“打到中國”的問題時,迪安說道:“我們就像蔣介石一樣,不可能獲得這個戰爭的勝利……”
李奇微在回憶錄中沉思著寫道:“中國人是堅強而凶狠的鬥士……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
盡管不肯承認,但整整一代美國人都因為朝鮮戰爭而開始了對那個東方古老國家的重新認識……特別是那些了解這場戰爭真正內幕的美國軍政領導人。
美國曆史學家記下了左右美國的那些人的真正感受:“當朝鮮戰爭最後停火時,美國最高軍政領導人向美國人民傳達了一個樂觀的信息。他們帶給人們的印象是:美國實際上贏得了勝利,因為它遏製了 共產主義的發展勢頭……但是在美國高層領導人的心靈深處和私下商討中,卻還有一種深深的受挫感,這種情感因無法向公眾透露而變得特別強烈……盡管美國公眾很少有人了解真實情況,但美國領導 人卻心中有數。他們曾計劃征服北朝鮮,使之與李承晚的南朝鮮合並,而這一計劃卻被紅色中國挫敗了。一九五○年九月仁川登陸後,美軍又入侵北朝鮮,其惟一原因便在於此。美國領導人知道,遭到 失敗後進行的戰爭實質上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戰爭,但公眾卻鮮有人知。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紅色中國人用少得可憐的武器和令人發笑的原始補給係統,居然遏製住了擁有大量現代技術、先進工業和尖 端武器的世界頭號強國美國。”
一九七○年八月,美國駐法武官沃爾特斯準將與中國駐法大使黃鎮秘密會商基辛格博士訪華的細節。
在閑聊時,沃爾特斯問黃鎮:“大使先生,我聽說您也曾是個將軍。”
黃鎮一笑:“您知道上甘嶺嗎?”
沃爾特斯點頭:“當然,我一九五一年到過朝鮮,美國軍人都知道我們在那個三角形山付出了太大代價。”
黃鎮很得意:“那就是我的部隊打的。”
黃鎮是十五軍前身二野九縱第一任政委。
沃爾特斯驚呆了:“是這樣?”
黃鎮:“你們的裝備很好,但我們的人素質比你們強,所以你們打敗了。”
沃爾特斯很坦率:“在朝鮮時我們就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誌願軍是我們美國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碰到的最強硬的對手。”
此時雙方已沒有多少敵意了。
黃鎮問基辛格是否當過兵,沃爾特斯說基辛格在大戰期間是個普通士兵,但他愛跟別人說自己是預備役的上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