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分(即土地成本 總稅收)所占比例為。我國的土地財政在一定程度上維係了地方政府的運作,在土地所有權不能歸私人所有的背景下,我國的土地使用權交易價格顯然過高,對支撐我國的高房價功不可沒。
現在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根據財政收支情況,給予市場交易各方明確的預期,如果財政收入維持在平衡線上,那麼,政府的有償續費標準應該下降,甚至不收,以體現讓利於民的本意;如果財政入不敷出,那麼,政府將提高有償續費的標準,但絕對不在土地有償使用的同時收取物業稅,進行事實上的雙重征稅。
明確住宅70年大限之後的續期問題,既是現有房產交易實現理性化的前提,也是公眾合理規劃個人住房消費的前提,更是建立健康的房地產的前提。無論土地使用續期時是否續費,公共財政的公平、公開與藏富於民的原則不能變。(2009-03-26)
擁地自重為何?
這次中國經濟調整,絕不是靠政府投資,熬到全球經濟複蘇拉動出口,就能輕易渡過的。這次經濟調整是全球經濟模式與中國經濟模式的大調整,是全球未能找到提升生產力的新經濟模式與資產負債表崩潰等一係列難題的集中爆發。單純依靠貨幣政策進行調整,將引發資產型泡沫與貨幣信用崩潰的雙重危機。
在虛擬經濟主導的社會中,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不再以年為時間段,而應該以月為時間段。如果說今年三、四月份機構搶購國債導致利率下跌是通縮時代的典型標誌,那麼,僅僅過了三個月,央行的票據就因為利率過低而遭遇流標,則是通脹預期的典型反映。產能過剩會引發通縮,產能過剩加上信貸過多,會引發資產泡沫、貨幣信用崩潰和又一輪嚴重的通貨緊縮。
中國經濟複蘇尚未企穩之時,貨幣流動性已經造成資產價格的急劇上漲,某些板塊的泡沫已經恢複到曆史高位。泡沫鑄就的複蘇地基是不穩的,這點大家心知肚明。銀行傳出收緊二套房貸與央行恢複信貸五日彙報製度,絕非空穴來風。
問題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手中擁有最大的博弈工具,就是擁地自重,就是減少庫存之後不馬上開發,這導致經濟數據中民間投資這一塊上不去。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1到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341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銷售額15800億元,同比增長。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大漲6 倍,上海二手房單月交易量突破3萬套。北京、上海二手房價均上漲15%,深圳新房漲幅最高達30%。商品房市場進入火速去庫存階段,上海等地的商品房庫存已降至兩個月來的臨界點之下,出現了心理恐慌性的供不應求狀態。
與此相反的是,商品房投資未能跟上。據中房指數方麵預計,宏觀經濟尚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將影響房地產投資。2009年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會穩步增長,但將低於去年全年%的增長幅度。開發商之所以有恃無恐,一是要用足目前的優惠政策,延長優惠政策的保鮮期。目前,房地產土地稅繳納期限再次軟化,銀行信貸相對寬鬆,5月27日,國務院宣布調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普通商品住房項目投資的最低資本金比例從35%調低至20%,商品房資本金比例13年來的首次下調,使得恒大等公司不僅無資金鏈斷裂之虞,反而有土地的資產性收益。
第二篇第一章 土地真相(17)
其次,在房價上升周期,捂盤惜售是最精明的選擇,因為此時土地與樓盤是以投資品價格來估價,一個月之內就可能每平方米上升500元。
地方政府是幕後推手。地方政府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來自於土地收入,土地價格上漲顯然能夠促進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而營造房地產市場供應恐慌不僅有利於開發商,更有利於地方政府。目前,北京等地實際推出土地遠小於規劃,各城市推出土地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劃,這導致了開發商的恐慌性搶地。購房者與資本市場房地產企業的投資者是最終接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