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習慣了的人喜歡住大房子、喜歡單門獨院、喜歡在屋邊搭個豬圈牛欄狗窩雞棚什麼的,喜歡隨地吐痰隨手棄物甚至隨地大小便,喜歡貪個小便宜圖個小方便,凡紅白喜事喜歡大辦特辦熱熱鬧鬧風風光光的,等等。這些生活習慣基本上已經烙印在這些人的骨子裏了,在城市裏生活,這些觀念便出來作怪了,於是:他們不喜歡住商品房,喜歡從農民手中私下購地自建兩間三四層的大房子;他們喜歡在房子周圍建起高大的圍牆;他們喜歡將房前屋後的公共綠地破壞掉並在上麵搭建一個水泥磚疊成的廚房,而室內裝修考究的廚房閑著不用;他們喜歡在公共場地裏飼養幾隻土雞,喜歡在院子裏養一條看門狗;他們總是將自己的家打理得幹幹淨淨井井有條,而把垃圾往門外一丟了事;他們可以花大價錢把家中一盆花伺候得嬌嫩鮮豔,卻會隨意攀摘公共綠地裏的鮮花,隨意踐踏廣場中的草地;他們會把綠化帶的灌木挖掉或者用黃土換掉街邊行道樹樹池裏的鵝卵石,小心翼翼地種上蔬菜豆角或者茄子南瓜;他們會認認真真地維護家中每一個垃圾簍,卻會毫不留情地蹬壞街上的垃圾箱;他們會將河濱公園裏的紅楓挖回自家院中栽植,還會將垃圾箱的鐵皮內膽拿回家中盛米;他們在街上在商場在車站很少有排隊等候的習慣;他們很少有紅綠燈的概念;他們不喜歡到酒店擺酒席,而是將親戚朋友全部請到家中,在房前屋後的馬路或街道上搭上一個碩大的煤爐,安上巨大的鐵鍋,就在街上或者路上一字擺開三五十桌酒席,事後滿大街都是垃圾和油汙;他們還喜歡在城市裏抬著黑漆棺木招搖過市並在鬧市敲鑼打鼓跳大神捉鬼做功德辦法事……這些行為已經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的正常運行,讓城市不斷得病。
上述這些行為,已經沒有辦法用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簡單評說了,我將其歸結為“城市意識”沒有形成,或者說“城市意識”不強。我一直在想,這城市意識的形成與提高恐怕需要至少兩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共同努力,要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法製教育共同作用下,才能漸漸地形成並慢慢地提高。這就是很多出過國的人回來的感歎:“這外國真幹淨!秩序真好!素質真高!我們不知哪一年才能那樣!”其實,隻要從現在起就認識到這一點並正視這一點,我想是完全可以大大縮短這一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