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憑什麼坐在這裏(1 / 1)

你憑什麼坐在這裏

陳魯民

20世紀30年代,著名曲學家吳梅曾任教北京大學,當時,唱曲子還被傳統學問家視為“小道末技”。有一次大學者黃侃發現吳梅坐在教授專用沙發上休息,於是怒問:“你憑什麼坐在這裏?”吳梅理直氣壯地答道:“我憑元曲。”

西南聯大中文係教授劉文典是著名《莊子》研究專家,他在抗戰時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見作家沈從文也在跑,很是生氣,大聲喊道:“我跑防空洞,是為《莊子》跑,我死了就沒人講《莊子》了,你憑什麼跑?”好在沈從文脾氣好,不與他一般見識。

兩位先生的責問,對象有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責問也不乏意義——你憑什麼坐在這裏?

成都武侯祠裏,問問諸葛亮,你憑什麼坐在這裏?憑隆中妙對,三分天下;憑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憑借東風、空城計,憑《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杭州嶽廟裏,問問嶽飛,你憑什麼坐在這裏?憑刻在背上的“精忠報國”,憑印在心裏的“還我河山”;憑四次北伐,收複襄漢;憑朱仙鎮大捷,大破拐子軍,憑“撼山易,撼嶽家軍難”,還憑“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南京中山紀念堂,問問孫中山,你憑什麼坐在這裏?憑的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起義數十次;憑的是推翻帝製,創造共和,憑的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憑的是光明磊落,“天下為公”。

問完古人先賢,再問問自己。座無虛席的教室裏,眾目睽睽的講台上,你憑什麼站在這裏?是憑真才實學站穩講台,憑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還是憑照本宣科糊弄學生,憑不學無術混日子?

美麗明亮的舞台上,你憑什麼站在這裏?是憑精湛藝術功力,憑高超表演技巧,憑美妙歌喉,憑瀟灑舞姿;還是憑哥們兒關係,憑請客送禮,甚至於憑肮髒的“潛規則”?

寬敞舒適的辦公室,你憑什麼坐在這裏?是憑過人的本事,憑不凡的政績;還是憑姻親關係,憑神通廣大的“好爸爸”,憑投機鑽營,憑請客送禮?

不論我們是幹什麼工作的,也需要經常這樣問一問自己。這一問可能就會問出一身汗,這會使我們不敢懶惰,不敢懈怠,會逼著我們不斷進取。

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位置,或顯赫或平常,或端坐或站立,坐在這裏要坐得心安理得,問心無愧,站在這裏也要站得堂堂正正,讓人服氣。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