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帝(光緒)聞太後病,有喜色。太後怒曰:‘我不能先爾死。’”惲毓鼎的書中所說的十月十四日慈禧病泄確實實有其事。從以上兩位了解清宮內情的人的記載看,光緒的死至少存在著一定的疑點。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也說:“我還聽見一個叫李長安的老太監說起光緒之死的疑案。照他說,光緒在死的前一天還是好好的,隻是因為用了一劑藥就壞了,後來才知道這劑藥是袁世凱使人送來的。按照常例,皇帝得病,每天太醫開的藥方都要分抄給內務府大臣們每人一份,如果是重病還要抄給每位軍機大臣一份。據內務府某大臣的一位後人告訴我,光緒死前不過是一般的感冒,他看過那些藥方,脈案極為平常,加之有人前一天還看到他像好人一樣,站在屋裏說話,所以當人們聽到光緒病重的消息時都很驚異。更奇怪的是,病重消息傳出不過兩個時辰,就聽說已經‘晏駕’了。總之光緒是死得很可疑的。”溥儀雖然不是光緒死亡前後的當事人,但是,他的地位比較特殊,耳聞目睹的事情也比外人來得真實,所以,他對光緒的死亡的質疑不容忽視。另外,名醫屈桂庭晚年自述的《診治光緒皇帝密記》中也說光緒在十月十八日突患肚子疼,在床上亂滾。而且,麵黑,舌苔也是黑黃,屈桂庭認為這種症狀與光緒此前的患病特征完全不符。今人朱金甫、周文泉所著《從清宮醫案論光緒帝載湉之死》(載於《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第三期)則認為光緒是死於正常的疾病。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可能還要做進一步的判斷。但是,這裏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即便是光緒不死於慈禧之前而是死於慈禧之後,清王朝也同樣避免不了在很短的時間內走上覆滅的道路的命運。自從“戊戌變法”失敗以後,一些朝野人士包括海外的維新黨人都把光緒看做是“明君聖主”,渴望他的重新執政,並且一廂情願地把光緒描繪成為拯救國家危亡的“救星”。事實上,僅以政治能力而言,光緒也離“明君聖主”的標準相差萬裏,更不要說指望這位已經遠離政治中樞長達10年、始終過著幽禁生活的傀儡指揮那些早就遍布朝野的慈禧的心腹幹將去充當什麼“救星”了。光緒如果不是很早被慈禧選做繼承人,或許還能不失為一個“富貴閑人”,可是,曆史的形勢陰差陽錯地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讓他長期作為慈禧的政治木偶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雖然也曾有過抗爭,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光緒是清代皇族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至於他的死因之謎,最多不過是他人生悲劇落幕前最後一曲挽歌罷了。

悲情傀儡(7)

光緒死後的第二天,晚清政壇的大獨裁者慈禧也結束了她的生命。就在她死前,她再一次玩弄了一把政治手腕。她挑選醇親王載灃的長子溥儀為嗣皇帝,作為同治、光緒兩個皇帝的繼承人,叫做“兼祧”,以醇親王載灃為監國攝政王。而這些緊張的步驟都是在慈禧事前將慶親王奕劻遠遠地支開的前提下完成的。慈禧在她生前頒布的最後一道懿旨中還念念不忘繼續執掌大權,她說:“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慈禧)之訓示,裁度施行。”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11月15日),慈禧病死。據《慈禧外紀》中記載,慈禧死前說:“以後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須嚴加限製。不得令太監擅權。”這位掌權長達48年的女人在她臨終時刻說出這番話,不知道是警戒後人,還是自我解嘲?

光緒、慈禧的先後病死讓清王朝也迎來了它最後的命運。當溥儀那一聲聲的哭叫聲在登基大典上響起的時候,民間的順口溜就已經為這些愛新覺羅皇族的下場做了最好的注腳:“不用掐,不用算,宣統最多兩年半。”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腐朽的清王朝終於土崩瓦解,自努爾哈赤以來延續了長達二百多年的清代皇族政治鬥爭史也落下了帷幕。然而,它留給我們這些後人的不斷的思考卻並沒有結束。

============================================

完*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

更多更新TXT好書請關注炫|浪小說,請訪問ncs.xvna.com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浪漫櫻花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