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黃埔軍校(12)(1 / 1)

在任軍校政治部主任期間,邵力子錄用了一大批朝鮮人。

1926年春,朝鮮人金元鳳帶領樸孝三、樸建雄等17名朝鮮義烈團員,通過在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任副官的朝鮮革命者孫鬥煥(化名孫建)的關係,找到當時在上海秘密主持黃埔軍校招生的陳果夫。

金元鳳一行抵達廣州後,帶著陳果夫的介紹信,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邵力子轉呈校長蔣介石。

經過簡單的入學考試,金元鳳等人全部被錄取為軍校第四期學員,金元鳳化名崔林,被分配到步兵科學習。

在軍校學習期間,金元鳳表現出了卓越的組織能力和優秀的領導才能。因此在1927年1月軍校畢業後,他被留校擔任政治部少尉教官。

當時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官的還有金山、金奎光。

金奎光,1898年生。早年在朝鮮參加學生運動,曾被捕判刑兩年。1923年到中國,入廣州嶺南大學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由黨委派至黃埔軍校,任第四期入伍生隊教官。1926年初起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留守廣州部隊排長、副隊長、連指導員。1927年12月率朝鮮人連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逃亡日本,組織朝鮮“創一黨”。

邵力子隨蔣介石北伐後,熊雄接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熊雄原名祖福,早年參加反袁鬥爭,失敗後逃亡日本,加入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1919年11月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3月離法赴德留學,並在柏林加入德國共產黨,後又與周恩來、劉清揚、蕭三等人發起籌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正式改名為共青團)。1925年6月,熊雄奉命回國,就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

在廣東革命政府舉師東征時,熊雄任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秘書長,協助主任周恩來工作。東征勝利後,熊雄調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

雖說主任一職由邵力子代理,實際上,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是由熊雄主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