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更新TXT好書請關注炫|浪小說,請訪問ncs.xvna.com
目錄
序
第一講 如何研究通史
第二講 如何研究政治史
第三講 如何研究社會史
第四講 如何研究經濟史
第五講 如何研究學術史
第六講 如何研究曆史人物
第七講 如何研究曆史地理
第八講 如何研究文化史
附錄 略論治史方法
附錄 曆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
序
近人治學,都知注重材料與方法。但做學問,當知先應有一番意義。意義不同,則所采用之材料與其運用材料之方法,亦將隨而不同。即如曆史,材料無窮,若使治史者沒有先決定一番意義,專一注重在方法上,專用一套方法來駕馭此無窮之材料,將使曆史研究漫無止境,而亦更無意義可言。黃茅白葦,一望皆是,雖是材料不同,而實使人不免有陳陳相因之感。
此書乃彙集八次講演而成。在一九六一年,香港某一學術機構,邀我去作講演。曆史研究法之大總題,乃由此機構所決定。我則在此講題下,先決定一研究曆史之意義,然後再從此一意義來講研究方法。故我此書,實可另賦一名曰中國曆史文化大義。研究曆史,所最應注意者,乃為在此曆史背後所蘊藏而完成之文化。曆史乃其外表,文化則是其內容。
本此主要意義而分本講演為八題。最先是講如何研究通史,最後是講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實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則最好應以文化為其主要內容。其間更分政治、社會、經濟、學術、人物與地理之六分題,每一分題,各有其主要內容,而以文化為其共通對象與共通骨幹。
每一分題,在其共通對象文化大體係之下,各自地位不同,分量不同,其所應著重之材料與其研究方法亦隨而不同。讀者勿忘我此八番講演之主要意義所在,自將可見我此所講,語語有本源來處,亦語語有歸宿去處。
此一講演集,先由我一學生葉龍君記錄講辭,再由我整理潤飾。一九六一年底,曾在香港出版。惟初版後未再付印。此版乃是在台之第一版,內容一如初版,隻在不關緊要之文字上稍有些少之改動。因初版並未有序,此版特為增入,以稔讀者。
一九六九年四月錢穆自識於台北外雙溪之素書樓
附識:
此書多年絕版,今整理重印,略有增潤。並附錄早年兩文:《略論治史方法》、《曆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於後。
一九八七年雙十節錢穆自識於台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時年九十有三
第一講 如何研究通史
一
本書總講題是如何研究中國史。這是第一講,講題《如何研究中國通史》。但講這一題目,容易流於空泛膚淺。請諸位原諒。
讓我首先問為何要研究中國史?簡單回答:“中國人當知道些中國史”。這是一項極普通極基本的道理,我們應當承認。昨天報載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發表談話,主張美國青年應多知道些美國史。同樣,每一個國家的公民都應該知道些關於他們自己本國的曆史,中國人應該知道些中國史。中國史講的中國人之本原和來曆,我們知道了中國史,才算知道了中國人,知道了中國人之真實性與可能性,特異性與優良性。我們也可說,知道了中國史才算知道了我們各自的自己。譬如我們認識一位朋友,總不能單在他的高矮肥瘦上去認識,當然該知道一些他以往的曆史,如他的姓名、籍貫、學曆、性情、才幹等,我們才算是知道認識了此朋友。我們是中國人,隻有在中國史裏來認識我們自己。不僅要認識我們的以往,並要認識我們的將來。若非研究曆史,即無從得此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