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北後治療條件可能要好一些。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羅榮桓也不好再講什麼。

踏上黑土地

為了使部隊順利渡海到東北去,山東軍區做了大量工作。羅榮桓指定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負責部隊的渡海工作。許世友指揮部隊消滅、驅逐了煙台附近崆峒島和蓬萊以北內長山各島嶼上的偽軍,又乘勝占領了瀕臨遼東半島的外長山各島,控製了渤海海峽,並在各島上設立兵站,屯積給養,形成了山東向東北進軍的跳板,保證了海運安全和供應。安全的登陸點有了,中轉站也有了,但要渡海還必須有運輸工具。羅榮桓又命令組織海運指揮部,由許世友親自擔任總指揮。他動員了30多隻汽船、140隻帆船,分別在蓬萊縣的欒家口、黃縣的龍口兩個港口組織部隊登船。

龍口和欒家口,自古以來就是山東人從海路闖關東的集結地和出發地。老百姓闖關東是為了生存,山東軍區部隊闖關東的目的,卻不僅僅為了生存,而是先占領東北,將來進一步解放全中國。

從1945年10月底開始,山東軍區的部隊陸續出發,除個別部隊是走陸路外,其他絕大多數都是分三批乘船到東北的。

山東軍區開創了我軍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渡海行動。10月24日,羅榮桓接到中央的電報,要他“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內去東北”。

當天,羅榮桓便告別了原山東分局的領導,包括黎玉和舒同等人,踏上了新的征途。

羅榮桓是從臨沂出發的,先是乘汽車,沿著台(兒莊)濰(縣)公路向東北方向前進。抗戰8年,特別是日軍投降後,因為繳獲了大量的日軍裝備,八路軍的裝備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改善。這次行軍,羅榮桓也享受到首長的待遇,他與林月琴、羅生特大夫和一名衛生員合乘一輛小汽車。其他很多人都是乘卡車,還有部分騎兵乘馬在後麵跟進。

行軍的第一天,部隊在莒縣宿營,第二天到達諸城。因為國民黨勾結日偽殘餘重新占領了膠縣城,從諸城到膠縣的公路破壞了,汽車不能繼續前進,隻好在諸城過夜。這一天,由於旅途勞累,羅榮桓的病情加劇。第三天,部隊無法乘汽車前進,隻能步行,羅榮桓也不能騎馬,隻好又躺在擔架上。

過膠濟路的那天夜晚,正在急行軍,羅榮桓的擔架突然斷了,隊伍不得不停下來,警衛部隊派出警戒。管理處長何敬之派人隨向導到附近村子裏找門板,由於護送部隊人很少,停留的地方離鐵路又近,大家都為羅榮桓的安全擔心。

找門板的人走後不久,就聽到村子裏的狗叫了起來。那時,為了便於八路軍夜間活動,根據地和遊擊區的狗都打光了,可這一帶以前是敵占區,村子裏還有狗。俗話說,一犬吠形,十犬吠聲。頃刻間,遠近都有狗吠聲。有的幹部怕驚動敵人,羅榮桓卻胸有成竹地說:“現在不是從前了。現在,狗一叫,敵人會嚇得更不敢出來。”不錯,等找門板的人回來,也沒有出什麼事。

羅榮桓一行在膠縣以西穿過膠濟鐵路,膠東南海軍分區司令員賈若瑜派來汽車接羅榮桓進入萊陽城。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正在海上組織渡海行動,政委林浩和其他領導幹部都趕來看望羅榮桓。

在萊陽,羅榮桓接到了中共中央10月31日發出的關於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的命令,任命林彪為總司令,彭真、羅榮桓為第一、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為副總司令員,蕭勁光為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為副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