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更新TXT好書請關注炫|浪小說,請訪問ncs.xvna.com
羿仙
作者:理小理
上篇
小朋友,今天我們來講圍棋的故事。
說起這個圍棋啊,很多人都覺得又容易又難。為什麼說又容易又難呢?因為圍棋的道具和參與的人(或者說進行遊戲的人)並不複雜。隻要一張棋盤和足夠的黑白棋子就行了。沒有棋盤也沒關係,你可以用一張大大的白紙畫上橫十九道和豎十九道的格子圖也可以。而下圍棋的時候也隻需要兩個人,有的時候甚至隻有一個人也能玩。有很多喜歡下圍棋的人不能每時每刻都找到伴兒啊,怎麼辦呢?他們就會找來棋譜,按照上麵畫的黑白子的順序和形狀擺好,然後就廢寢忘食地研究“怎麼樣白子才能吃掉黑子”,然後反過來“怎麼樣黑子才能逃出白子的包圍並且反吃白子呢”。雖然在外人看來一個人一邊看書一邊擺弄著棋子,似乎相當寂寞。但沉浸在遊戲中的人卻是其樂無窮呢。
可是我剛才又說了,這個圍棋又是很難的。因為這個遊戲要通過千千萬萬次的計算來進行,高手們在盡量占地和互相阻撓的過程中,常常要在落下一子之前計算出50多步之後的走法,同時還要考慮對方的變化。所以,有時候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下圍棋的兩個人就這麼呆呆地對坐著一個小時,紋絲不動。其實他們的心神正如洶湧的波濤一般,在進行激烈的鬥爭。
所以由此看來,下圍棋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又有趣又辛苦的一種智力競技遊戲。圍棋是中國人在幾千年之前發明的,看我們的老祖宗多聰明啊。這樣一個由簡單道具和簡易規則組成的遊戲,竟然風靡了那麼多的歲月,經過了那麼多朝代。甚至傳到了日本、韓國。日本在八十年代成為圍棋的最強國;而韓國在九十年代異軍突起,取代了日本成為新貴。而在中國,圍棋的故鄉,熱愛圍棋的人數以萬計,一定不會輸給他們的。
關於圍棋的故事,就好像它本身的千變萬化一樣,幾天幾夜都說不完。今天,我們就要來講一個很有名的圍棋國手王積薪的故事。
王積薪是唐朝人,唐玄宗李隆基時代的人。因為他的棋藝好,官府給了他一個官做。叫“棋待詔”,也就是等著皇帝召見去陪他下棋的人。而在十幾歲的時候,他的圍棋天賦就已經顯現出來了。當時他家方圓十裏以內,那些就是下了幾十年圍棋的人都下不過他。“神童”的美譽就這樣傳開了。於是就有很多不服氣的人前來挑戰。而少年時代的王積薪從來不驕傲,總是很客氣很有禮貌地對待前來要求跟自己對弈的人,即使輸了,也不懊惱,反而很高興很虛心地跟那些人學習。後來有很多人說,正是因為王積薪這種勝不驕敗不餒、溫良豁達的好棋品,才使得他的棋藝越來越高。再後來,能夠贏他的人越來越少,作為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青年,這樣早就到了“獨孤求敗”的境地,雖然讓人覺得榮耀,但也不免寂寞啊。
有一天,王積薪的母親告訴兒子,要帶著他去四川成都看望生病的姐姐,也就是王積薪的姨母。王積薪很高興地答應,然後準備好行囊帶著棋盤棋子(他總是隨身帶著這些)就出發了。在路上,有空就找人對弈。可以說一路走一路下到了成都。到了成都,問候了姨母。此時姨母的病已經有了起色,好起來了。見到妹妹和外甥很高興,留他們在家長住,這一留就是小半年。
表兄弟們早就聽說過王積薪的棋藝,於是紛紛來找他切磋,一次一次竟無人能敵。可是,遠離了自己的家鄉,畢竟不是有很多人知道王積薪的名字。來找他對弈的高手很少,他也不知道到哪裏去尋找好對手,於是心裏總是覺得缺了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