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知這樣一個掌故,有人評說:唱蘇軾詞需關西大漢,持銅琵琶,鐵錚板,唱“大江東去”;而唱柳永的詞則要請二八佳人持象牙檀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雖然話是這麼說,然而宋代的酒宴之中,歌舞樽前,上哪去找魯智深一般的“關西大漢”?所以即便是蘇軾,筆下還是清麗嬌嬈的詞居多。所以說,宋瓷和宋詞,一般的精致細膩,一般的纖細脆弱。其渾融蘊藉、深微隱幽處,是詩文之力所不及的。
宋代的才子們儀止儒雅,性如溫玉,伴著他們的,是那一川迷離的煙草,一城繚亂的飛絮,一場纏綿的梅子黃時雨。白牆朱門,青痕綠瓦,楊柳枝頭,洞簫聲裏,一曲曲新詞,從才子們的蠻箋象管下流出,縈繞於紅袖們的皓齒櫻唇間。
當然,填詞對於宋代才子們來說,並非是他們生命的全部,宋代推崇儒學,對於當時的讀書人,北宋大儒張載的這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才是他們心中執著的理想。所以,如果單單從宋詞中窺探這些宋代才子們的所有情感,那是相當片麵的。本書中,我想回溯時光的河流,去體味他們曆經的一切喜樂悲歡。
如果讓我選擇穿越的話,盛唐應該是我的首選,不過,仔細想想,回到整整一千年前的北宋,也是相當愜意的事情:州橋夜市煎茶鬥漿,相國寺內品果博魚,金明池畔填詞吟詩,白礬樓頭宴飲聽琴……而且“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說不定還能博得一個功名,好多富家小姐派了家人盯住俺,等著“榜下捉婿”呢。
還是回到現實中來吧,桌上的清茶品起來,香味溫和醇厚,很像“宋”的味道。電腦的屏幕上,建好了一個空白的文檔,不知道等填滿時,會是秋風翦翦,還是瑞雪飄飄?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段的時光,我的思緒會沉浸在兩宋的風雨中,沉浸在汴梁的繁華夢裏、臨安的西子湖畔。翻開一闋闋詞,就仿佛置身於舞榭樓台,於觥籌交錯的綺筵之間,聽清歌嘹亮,看燭影搖紅。
這一刻,遠處有隱約的瑟瑟聲,月下惝恍,不知今夕何夕。讓我們走進古舊的詩文書卷裏,耹聽宋代才子們的娓娓傾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