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鐵路領班工人菲尼亞斯·蓋奇年僅25歲。雇主稱他為最好的領班,工友們尊敬他、喜歡他,家人朋友都覺得他既安靜又受人尊重。醫生約翰·馬丁·哈洛(John Martyn Harlow)認為,他是個意誌力頑強、身體健壯的人,“擁有鋼鐵般的意誌力和體魄”。
但在9月13日周三下午4點半,一切都變了。當時,蓋奇和工友正在用炸藥清理拉特蘭郡(Rutland)到伯靈頓(Burlington)鐵路的佛蒙特州(Vermont)路段。這件事他們做過無數次,但這次卻出了岔子。炸藥提早爆炸了,衝擊波帶著一條3英尺長、7英寸寬的鋼筋插進了蓋奇的頭骨。鋼筋刺穿他的左臉,穿過他的前額皮質,飛到了他身後足有30碼遠的地方。那條鋼筋上還粘著他的大腦灰質!
你肯定覺得蓋奇橫屍當場了。不過,他奇跡般地生還了。目擊者稱,他甚至沒有昏過去。工友把他抬到牛車上,走了大約1公裏把他帶回住所。醫生盡全力為蓋奇包紮,從事發地點取回來一大塊頭蓋骨,對他進行了頭骨複原,並用頭皮蓋住了傷口。
兩個月後,蓋奇的身體機能完全恢複了(此前,蓋奇的腦袋上不斷長出真菌,哈洛醫生采取了灌腸治療,所以拖延了康複的時間)。到11月17日,他已經痊愈了,重新開始了工作。蓋奇說自己“哪裏都挺好的”,一點都不疼了。
這聽上去是不錯。不幸的是,蓋奇的悲劇並未到此結束。他的外傷是痊愈了,但他的大腦卻發生了奇怪的變化。朋友和工友都表示,他的性格大變。哈洛醫生在原始事故醫療報告上記錄了蓋奇的變化:
蓋奇心智和身體之間的平衡似乎被打破了。他經常粗魯地侮辱別人(他以前不是這樣),總想去控製別人,極少順從他人。如果你限製他,或是和他意見相左,他就會失去耐心……我設計了很多未來的康複計劃,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不得不放棄了……從這個角度看,他的性情發生了180°大轉變。難怪他的朋友和熟人都說他“已經不是蓋奇了”。
換句話說,當蓋奇失去前額皮質的時候,他也失去了“要做”“不要”和“想要”的力量。鋼鐵般的意誌力看似是他性格中不可動搖的一部分,卻被那根刺穿頭骨的鋼筋擊碎了。
當然,大部分人不用擔心爆炸會奪走自己的意誌力。但我們多多少少有一點蓋奇的影子。前額皮質並非始終可靠,醉酒、缺覺、分心等都會影響到它,使我們無法控製自己的衝動。雖然灰質還好端端地待在大腦裏,但我們和蓋奇已經沒什麼兩樣了。即使我們的大腦精力充沛、足夠清醒,也不是不存在危險。我們有能力去選擇“更難的事”,也會有衝動去做“容易的事”。我們需要阻止這種衝動,但衝動本身也是一種想法。
1848年,鐵路領班工人菲尼亞斯·蓋奇年僅25歲。雇主稱他為最好的領班,工友們尊敬他、喜歡他,家人朋友都覺得他既安靜又受人尊重。醫生約翰·馬丁·哈洛(John Martyn Harlow)認為,他是個意誌力頑強、身體健壯的人,“擁有鋼鐵般的意誌力和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