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
☆作者介紹
高中時,因為英文優越受到肯定,十九歲時,便前往美國留學。她身為名門之後,卻拒絕接受家裏的支持。留學期間,她在餐廳洗碗、在工廠當作業員,或做做家庭手工等等,靠自己解決生活費,而學費則全部以獎學金來支付。
她在取得曆史學博士之後,在夏威夷大學教曆史學。
被評為韓國網名最愛圖書
東亞最熱銷的教養聖經
“韓國第一媽媽”將三個中國繼子送進哈佛、耶魯的親身體驗
在美國和日本有著四十多年教授生涯的張炳慧博士教育子女的成功秘訣
該書由“貝塔斯曼書友會”、“99媽咪寶貝書友會”強力推薦
該書在中國台灣地區銷售12周已突破100000冊
在4700萬人口的韓國早已突破1000000冊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充滿母性溫暖的書,它深深地觸動了所有父母的心靈。一個堅信母愛偉大的高知女性,向你娓娓道出她在教育三個繼子過程中總結的“教育心經”,分享她在教育中所遵循的原則和理念:
★教育、培養孩子的方法並不來自於所謂的教育理論,而是來自於父母本身。
★把廚房作為最好的教育課堂。
★不要幹涉丈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不要忽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提問。
★要讓孩子適應社會,必須讓他自己去經曆和領悟。
★你不必成為教育專家,你是母親,沒有一個教育專家比母親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張炳惠女士,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三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及耶魯等名門大學,目前兩個女兒都在擔任國際律師;曾被認定有學習障礙的老二彼得,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之後更在紐約曼哈頓嶄露頭角,成為數一
數二的企業家。
因為三個小孩都擁有不錯的成就,所以很多人都會詢問她有什麼特殊的教育秘訣。
然而,此書,張炳惠博士並未提出任何的教育理論,僅僅描述出與三個孩子平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從中,可以清楚看出一個母親如何用心去觀察孩子所需,從旁輔佐孩子成長,以及在麵對問題時的種種矛盾掙紮,最後,如何去選擇對孩子最有利的解決方法……
☆卷首語
孩子的發展靠父母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在教育領域工作了整整40個年頭。在大學裏,我是培養學生的教授;在家裏,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從這一點上來說,我一生從事的是一份“授人以知識、教人以德行、強人以體魄”的工作。
在將懵懂無知的孩子撫育成人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的言行舉止決定了孩子們的習慣及成長。正如每一位父母所熟知的那句俗語一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父親的教誨使我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我的父親是已故的前總理張澤相,我是他的第三個女兒。我的家族是當時的三大豪門之一,可謂聲名顯赫;而父親一生都致力於獨立運動。
出生於如此一個顯赫的家庭,我自然被視為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當時我像普通的女性一樣,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結婚,那麼我會度過一個衣食無憂、平平安安的人生。
父親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富強而奮鬥,受父親的影響,19歲那年,我懷著滿腔熱血踏上了留學美國之路。臨行前父親叮囑我說:“在美國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地為祖國效力。”帶著這樣的囑托我離開了深深熱愛著的祖國。
早在來美國之前,我就宣布將不花家裏的一分錢,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學業。長滿繭子的雙手見證了我的諾言,靠著打工維持生活,我最終拿到了學位。
就在我向著目標一步一步邁進的時候,我遇到了我的三個孩子。我現在的丈夫曾經是我的同事,他的前妻去世後,他帶著三個孩子過著獨居的生活。可以想象一個男人帶著三個孩子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由於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三個孩子經常被托付給別人代養,因此他們非常渴望能夠擁有一個完整而又溫暖的家。
在和丈夫交往的過程中,三個孩子對我顯得非常依戀,他們需要我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懷。最終,正是因為這三個孩子,我才下定決心同丈夫結婚。
結婚後,我和丈夫、三個孩子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同時這也預示著我開始了一段嶄新的征程。由於從小失去了母親,孩子們一直過著不安定的生活,他們對突然擁有的新家很不習慣。三個孩子從小就不知道互相謙讓,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而爭吵。做起事情來,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十分散漫。第二個孩子還被醫生診斷為因小時候心理受過刺激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在無邊的困擾中,我甚至感到有些絕望,但是對父親的回憶,使我重新振奮起來。
父親從來不強迫我們做事。但是,他要求我們必須遵守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無論你的年齡多小,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他讓我們分清了自由與自律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