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調整心態,培養職場第六感(1 / 3)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身處逆境中,常常感到無助,所以我們很容易泄氣。實際上,老天是公平的,有走窄道的時候,就有走寬路的機會。冥冥中,似乎總有一種感覺指引我們找到出路。所謂“人棄天不棄”,陽光普照大地,大地生養萬物,連飛鳥走獸造物主都給一口吃的,何況人是萬物中的精靈。隻要堅持,就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01、珍惜順境,常想一二

2004年,馬鞍山太極拳交流大會順利召開。這次大會是一個世界級的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太極拳高手紛紛聚集於此,盡展身手。各種套路的太極拳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當時,我剛開始接觸太極拳,對太極的一切活動都上了“癮”,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時機。在現場,我抓住機會拜訪了各個門派的前輩,這其中包括人稱“活著的霍元甲”的蔡龍雲前輩。盡管年近八十,蔡老的精神卻非常好。

和這些名家交流能使我獲得一股奮發的力量,這種力量進一步激發了我對太極拳的熱愛。會後,我跟著陳龍驤老師來到了馬鞍山的采石磯。采石磯始建於東漢年間,是我國早期的佛教聖地之一。

作為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采石磯扼守長江天險,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景色醉人,讓我們一行人玩得不亦樂乎。在休息時,我們還不忘打拳推手一番,請陳老師給我們指導。

當時,陳老師發現我們同行中有個師兄一直悶悶不樂,便問他是否有什麼心事。因為人多,師兄並沒有細說何事,隻是隨口說了句:“最近家裏出了點瑣碎的事情,心情不太好。”陳老師聽到此,便笑了笑說:“人生當常想一二。”

那時,我並不知道陳老師說這句話的用意,後來才得知這句話的來源:民國元老、著名書法家於右任飽經滄桑沉浮,卻淡泊一生。常有友人問及他高壽的養生之道,他總是指指客廳牆上高懸的那幅字畫,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寫意的蓮花圖,旁邊是一副對聯,上聯:不思八九;下聯:常想一二;橫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倘若患得患失,就隻會被悲觀填滿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會布滿荊棘。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珍惜生命中那如意的一兩件事,最終以豁達胸襟包容並化解那些苦難。

台灣作家林清玄也曾寫過一個關於“常想一二”的故事:

一位朋友請林清玄題字,但他覺得自己寫的字不好看,而且多年不練書法,所以推脫說不寫了。但那位朋友卻說掛林清玄的字是自己的榮幸,因此,林清玄思索後寫下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很不解這四個字的意思,問他是什麼意思。林清玄解釋道:“我們生命裏麵不如意的事占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就痛苦,何必糾結在那些不順心的事情上呢。多想想那些快樂的事情,我們的人生也就會快樂很多。這樣就會珍惜那些一二成的如意,而不是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那位朋友領悟了這句話的深意,滿意地離開了。

了解了以上的內容,我才真正明白陳老師的良苦用心。做好一件事情可能是很簡單的事情,而要完整地完成一個項目,通常會經曆很多的流程。以銷售為例,先要了解這個項目,再讓客戶認可它,還要讓身邊每一個可能對這個項目產生影響的人來支持它,並得到決策者的肯定,從而可以生產樣品。

如此漫長的流程,經常會在執行過程中發生一些小插曲,以我十幾年的從業經驗來看,幾乎沒有一帆風順的項目。要完全不出差錯是不可能的,隻能說經驗多的人因其有一定的預見性,所以會少犯些錯誤。

《增廣賢文》有言,“休別有魚處”,意思是不要輕易離開有魚的地方。也是在告誡人們,遇到一路順利的時候應當珍惜時機,人生不是時時刻刻都這麼順利的,更不要忘記走過的彎路。

另一方麵,當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我們應該心含感激、謙卑。《菜根譚》中“蓋世奇功,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大錯,抵不過一個悔字”正是對我們的提醒。成就自己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朋友、領導、下屬及親人。

人的本性中有狂妄的一麵,回過頭看看當年叱吒風雲的人物,有多少人丟了烏紗帽,有多少身處牢獄。曾經的電信巨人北方電信倒閉了,手機中的“戰鬥機”消失了,轟轟烈烈的企業如今早已負債累累。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有一段《離亭宴帶歇指煞》,老藝人蘇昆生放聲悲歌,盡情抒懷:“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聽來無盡哀怨憂愁,也足見世事變幻。

除了珍惜,心懷感恩、謙卑之外,看淡生活中的苦難也是調整心態的方法。看看群山大海,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知道自己的渺小;麵對古人的智慧,便能知道自己的卑微。要看到,狂妄、自傲無非是在告訴別人自己的無知和愚昧。

02、S曲線:西方的《易經》

2009年,我的一個歐洲朋友來中國,他當時從事國際公司並購、人力資源、融資等方麵的谘詢服務,他給我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S曲線”發展理論,而且告知我這一理論已經被許多西方大公司采用。

S曲線理論認為:用直線化的方式預測市場發展總是存在很大的風險。事實上,很多情形下,事物的發展遵循的都是S曲線發展規律。即必然經曆產生期、發展期、繁榮期以及消亡期等階段,而且這些階段並非完全獨立而是相互聯係的。因此,通過觀察曲線的變化,能夠很好地反映公司業務的變化。

在他看來,歐洲的百年企業能夠長久保留,而中國的企業總是遭遇“短命”危機,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大多數企業不能在其事業進入上升期的時候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不能跟蹤新的市場和技術,並積極為新的變革做好充足的儲備。

當一個事物進入消亡期的時候,另一個新的行業、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已經興起,甚至進入了這個市場。也因此,事業的最大投資期通常都是在事業剛剛發達的時期。

中國的企業之所以比較痛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們總是在流血不止的時候想到亡羊補牢,卻很難提前想到該怎樣走到市場的前麵。古人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正是這一道理。歐洲的許多公司也經曆了許多變革,甚至整個國家都在為轉型做工作。

以瑞典為例,最早的時候因為豐富的森林資源,所以其產業重點圍繞著造紙業發展。慢慢地,隨著資源的利用率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他們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於是放棄這一產業,轉而投向造船業。

當造船技術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開始觀察到許多新的技術正在東方崛起,以亞洲為代表的造船業也已開始蒸蒸日上。瑞典便將造船技術賣給韓國,並將自己的產業轉向通信類行業。當以手機為代表的通信業開始逐漸衰落的時候,他們又開始轉向服務等新興產業。

實際上,瑞典產業調整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其中包括服務業等其他行業都是他們的目標所在。不難發現,在產業的技術儲備和醞釀方麵,他們通常會耗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而且,北歐的企業不斷在環保、節水、淨化等進行智能技術創新。這種發展意識使得他們研發了更多的新技術。

聽完朋友的講述,我發現其中的道理與《易經》的很多道理不謀而合。於是,我便向他介紹了《易經》在這個方麵的理論。拋開S曲線的內容看其形式,我們發現與《易經》的爻有著許多一致的地方:每一個爻也都有變化期,不僅為下一爻的發展醞釀了基礎和前提,也將下一爻可能發生的危險提前告知人們。

這個朋友推薦的一本書中提到:“在S型曲線中,人們總是很難找到事物發展的拐點,在什麼時候會遭遇到最大的風險。本書作者曾做過研究,在過去的18年中,208家公司中隻有3家公司維持著成功的現狀,超過52%的公司甚至連2年的時間都保持不了。

“在20世紀,這種情況更為加劇。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位於美國一個500強企業財富排行榜單上的90家單位平均能在上麵保留65年的記錄,但到了90年代末期,一個企業在該排行榜上隻能保持10年左右的時間。”

事實上,事物變化的規律總是大致相似的,隻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其變化的周期正在變短,速度越來越快。

以乾卦為例,從“潛龍勿用”(初九)直到“亢龍有悔”(上九),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且下一個爻的起始總是和上一爻的終結存在著交叉關係。每一爻都不是孤立的,從下往上,一步一步發展。無論是西方的S曲線,還是《易經》中爻的變化,都是告訴我們事與事,人與人之間都是有聯係的,做任何事都要有變化的意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03、停止抱怨,逆境也是幸福

1999年,公司派來了一個叫凱文的香港人來擔任中國北方區總經理。考慮到他在工作和生活起居方麵的不便,公司在西單為他租了一套商業公寓,並請了一位年近50歲的阿姨來照顧他的生活。每天,這個阿姨都非常勤快地幫他整理房間,但她有一個愛抱怨的習慣。

凱文一向出手大方,對於小事情很少計較,還經常把一些半新的家具送給她。可是這位阿姨還是經常抱怨:“你看,你們香港人多有錢,都住這麼好的房子,我們就不能住大房子……”有時凱文在家休息,也總要聽這個阿姨的嘮叨和抱怨。

有一次,凱文終於受不了了,他對阿姨說:“你看,現在連我們都來內地做事情了,就是因為內地的環境特別好。這麼好的環境,你卻不努力工作,總是在這裏抱怨生活是沒有用的。一直抱怨下去,生活也還是如此。如果你選擇辛勤工作,選擇省吃儉用,或者把精力放在培養下一代上麵,隻要你堅持,若幹年後,肯定會發展得很好。”

的確,在大好的環境中,抱怨境遇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如何抓住機遇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在許多跨國公司在管理方麵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這些公司能給員工提供許多鍛煉的機會,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適得其位,有可能隻是做著猶如螺絲釘一般的小職員,或者所獲得的平台並非最適合自己發揮的平台。

這個時候,不應該抱怨,而要積極改變自己。一方麵,積極修煉自己;另一方麵,多觀察周邊的大環境,了解企業文化、管理之道、做事方式,等等。隻要用心,都能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池塘生活著以一群鱷魚為主要生物的生態群,很長一段時間都維持著相安無事的狀態。後來有一天,環境惡化了,一些小的生物死了,水也開始慢慢幹涸,生存空間開始變小,鱷魚可以找到的食物越來越少。於是,一場廝殺開始了,好多鱷魚靠咬死同伴求生存。直到沒有同伴可以吃了,老鱷魚還是每天待在池塘,等待奇跡的發生。

這其中有少數幾隻小鱷魚因為無力競爭,隻好爬出了這片池塘。後來那個池塘徹底幹涸了,競爭到最後的那隻鱷魚也渴死了,而那幾隻爬出了池塘的小鱷魚則找到了另一片更大的沼澤地,頑強地生存下來,繼續迎接更為惡劣的大自然和人類的挑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麵對惡劣的環境不要自怨自艾,走出去,尋求更為廣闊的天空,也許生機就在不遠的地方。

在美國時,我認識的人很少。在朋友的建議下,我開始參加教會活動,學習《聖經》,聽他們分享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個人在夢中,夢見自己與上帝一起在沙灘上散步。他看到了自己生活過的每個場景。在那些場景中都有兩組腳印——一組屬於他,一組屬於上帝。當最後一個場景出現的時候,他發現隻有一組腳印,那雙屬於上帝的腳印不見了,而且這些剛好發生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

於是,他去問上帝:“你曾說隻要我跟隨你,你會陪著我一路走下去,但在我人生最糟糕的時候,卻隻有一組腳印。為什麼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離開了我?”

上帝對他說:“孩子,我愛你!而且永遠不會離開你,在你經受考驗的時候,沒有看到我的腳印,那是因為我在背後支持著你。”

身處逆境中,人很容易泄氣,認為自己很無助,但通過我們的努力,總能找到走出去的道路和方式。其實,逆境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是件壞事,把它當作對自己的考驗。當你走出逆境時,回頭想想那也是一筆財富。

04、防止成為“倒黴鬼”

2003年至2004年間,公司在做一些手機設計及銷售的業務。由於公司發展很快,人員的需求也比較大。半年的時間內,從最初的幾個人擴大到了一百多人。

當時,我參與了一些招聘員工的工作,每天都在一堆堆的簡曆中網羅合適的人才。其中一個人的簡曆吸引了我的眼球,讓我覺得挺有意思:這個人的每份工作時長都在半年到一年之間,但其工作的公司有三菱、西門子等很多國際知名企業,而且薪酬待遇也很不錯。

麵試前,我和同事都隱隱有些擔憂,如此跳槽頻繁的人在穩定性方麵有些欠缺,但我們還是給了這個人麵試的機會。麵試時,我特意問他:“你為什麼在短時間內換了很多工作?”他說:“加入三菱手機事業部後,沒想到這個事業部半年後就被撤銷了,我隻好再出去找工作。接著又找到NEC公司,結果一年後這個公司的手機事業部也被撤銷了,我又隻好再找工作。後麵找了幾家公司,也大多都是這種情況。”

從交流的情況來看,這個人的綜合素質及其業務水平還是很好的。從他的經曆來看,他當時所處行業的大環境情況一般,大部分公司的手機事業部都難逃流產命運。他自己的境遇也受其影響,所處的位置及其所做業務沒有突出特色,遭遇這種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你怎麼那麼倒黴啊?”同事好奇地問道。

“我也沒有辦法啊,誰叫我趕上了呢。公司要倒閉、部門要關門,能怨我嗎?”

最後,我們還是沒有聘用他,盡管從麵試情況看來,這個人的專業技能相對成熟,但他工作的時間很短,所以在管理整個項目時還缺乏經驗,更沒有獨立完成項目的經曆。

回想起這個“倒黴蛋”,我們的確也覺得他很可憐,認為他的運氣實在太“背”了。他走後,我還在想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樣的結果和運氣沒有什麼關係。雖然他的確有些身不由己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換工作時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他在意識到公司存在危機的時候,並沒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