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一、單項選擇題

1、2003年10月15日~1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並安全返回、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高度讚揚了新一代航天人的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我們宣傳和弘揚航天精神的哲學依據是:

A、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

B、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是實踐最終目的

C、正確的意識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D、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是統一的

2、楊利偉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被國家授予“航天英雄”的榮譽稱號。這體現了:

A、精神貢獻可以轉化為巨大的物質貢獻

B、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體

C、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

D、隻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滿足,人生價值才真正得以實現

3、至今,我國已利用返回式衛星進行了50多種植物300多個品種的太空培育試驗、通過太空育種技術,可以使植物增產15%以上,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表明:

A、科學實驗是人類基本的實踐活動 B、科學的發展可以使人類隨心所欲

C、科學實驗是以直接獲取物質成果為目的 D、科學實驗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4、胡錦濤主席在“七一講話:還指出,“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在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而主要看他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這一判斷標準:

A、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實現了認識的最終目的

B、屬於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可靠、正確得多

C、堅持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了教條主義和形而上學

D、堅持了正確的金錢觀,蔑視私鵯拇嬖諞庖o:p>

5、2003年12月26日,伊朗的巴姆古城區發生了6、3級的大地震。這次地震造成的傷亡十分慘重,大約有4萬人在地震中喪生。著地震檢測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地震的快速反應能力大大增強了,但到目前為止人類還不能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測。這o:p>

A、世界上有能夠認識的事物,也有不能認識的事物

B、不是所有事物都是有規律可尋的,也不是所有的規律都能為人類所認識和掌握

C、人的認識能力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

D、人的認識能力受到客觀條件的製約,而這一認識的提高過程是艱難的、漫長的

6、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是: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積極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中心任務,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體現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麵決定事物的性質,看問題要抓住主流

B、複雜事物中,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和進程,要善於抓住重點

C、事物內部結構的變化也會引起事物性質的根本改變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和目的

7、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湧現出了無數英雄。葉欣、鄧練賢、範信德、梁世奎……這些勇敢的白衣戰士,臨危受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他們身後,還有更多的平凡的白衣天使們依然在頑強戰鬥,默默奉獻。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