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我們應該發起有利的反擊。但是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那些公平地利用我們走捷徑的願望的人不應該被看做是我們的敵人。恰恰相反,在一個高效運轉和有較強適應性的交易過程中,這些人都我們的盟友。我們反擊的對象應該是那些歪曲、篡改、偽造信息以引誘我們自然而然地去走捷徑並從我們這種行為中獲利的人。
讓我們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根據社會認同原理,我們常常決定去做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所做的事情。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得到大家認同的行為都是實用的,正確的。因此,如果一個廣告商根據真實可靠的統計數字,告訴我們某個品牌的牙膏賣得最好或銷的最快,便給我們提供了頗有價值、關於商品質量的證據,同時也為我們喜愛這種商品提供了可能性。假如我們正想買一支好牙膏,就可以依賴這條信息,也就是商品受消費者歡迎的程度,來做出購買決定。運用這種策略,我們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應該比較多,出錯的時候應該比較少。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節省很多精力來應付生活中鋪天蓋地的其他信息,做出明智的決定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廣告商就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
{專家解讀:但是,廣告商為了獲得他們的利益而欺騙我們的時候,他們也成為了敵人。}
但是,當一個讓人順從的行家用偽造的認同來啟動我們走捷徑的反應時,性質就完全不同了。比如說,一個廣告商導演了一係列的“即興采訪”,讓一些演員假裝普通市民來稱讚某種商品,以造成某個品牌的牙膏很受歡迎的假象,這個廣告商就成了我們的敵人。當某種商品受歡迎的證據是偽造的時候,我們、我們基於社會認同原理的捷徑、以及社會認同原理本身,全都被利用了。在前麵的章節中,我曾經建議大家不要購買用虛假的“即興采訪”推銷的任何商品,而且鼓勵大家寫信給商品製造商,告訴他們我們不買他們商品的詳細原因,並要求他們解雇他們的廣告代理商。在這裏,我要建議大家也把這種積極的態度運用到那些濫用社會認同原理()的其他場合中去。我們應該拒絕收看使用配音笑聲的電視節目;如果我們發現一個酒吧招待賽上班前往他盛小費的盤子裏先放上他自己的一兩塊錢,他就不應該得到我們的小費;如果我們在一個夜總會外排了很長時間的隊,進去之後卻發現裏麵空位很多,可見外麵的長隊隻是為了造成一種生意興隆的假象,那我們就應該毫不猶豫地離開,並把真相告訴給在外麵排隊等待的人。總而言之,麵對這種欺騙我們的企圖,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運用抵製、威脅、對峙、責問、抨擊或任何其他方法,來還以顏色。
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天性好鬥的人,但我卻積極提倡這種激烈的對抗行為,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已經向這些利用我們的人開火了。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加入我的行列。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他們想賺錢的願望不應該成為我們產生敵意的原因,因為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同樣的願望。他們真正的過錯,即我們不能容忍的地方,就是他們賺錢的方法威脅到我們走捷徑的可靠性。要應對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生活,就需要有捷徑可走。這不是一種奢侈,而是一種必要。而且隨著生活步調的加快,這些經驗和捷徑隻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當我們看到有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踐踏這些規則時,就應該義憤填膺地對他們進行反擊和聲討。我們希望自己賴以生存的規則是可靠的、有效的。如果由於某些人的陰謀破壞使得這些規則失去了它們的效用,我們自然就不會經常去使用它們,而且就難以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決策重擔。我們不能讓自己坐以待斃,因為這個賭注實在是太高了。
{專家解讀;作者至少是理性的人,是習慣在微小的事情中見到和想到宏偉哲理的人。為此,向作者致敬。}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