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更多更新TXT好書請關注炫|浪小說,請訪問ncs.xvna.com

一、詞 的 特 點

詞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它的嚴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種種特點,都是由音樂的要求而規定的。詞和詩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如《菩薩蠻》、《水調歌頭》、《沁園春》等,稱為詞調。詞調表明這首詞寫作時所依據的曲調樂譜,並不就是題目。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並且各不相同。

(2)一首詞大都分為數片,以分兩片的為最多。一片即是音樂已經唱完了一遍。每首詞分成數片,就是由幾段音樂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韻的位置各個詞調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詩基本上是偶句押韻的,詞的韻位則是依據曲度,即音樂上停頓決定的。每個詞調的音樂節奏不同,韻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長短不一。詩也有長短句,但以五、七言為基本句式,近體詩還不允許有長短句。詞則大量地使用長短句,這是為了更能切合樂調的曲度。

(5)字聲配合嚴密。詞的字聲組織變化很多,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以求協律和好聽。

二、選擇詞調

詞是按照樂譜填作的,所以,作詞先要選擇詞調。《詞源》卷下附楊守齋(纘)《作詞五要》,說作詞之要有五:“第一要擇腔。腔不韻則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颯,《帝台春》之不順,《隔浦蓮》之寄煞,《鬥百花》之無味是也。”每個腔調都表現一定的聲情。作詞擇調,主要就是選擇聲情與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調,使聲詞相從,取得聲情與文情一致。這樣的詞才可仿到聲文並茂。——這是填詞擇調必須首先注意的。否則望文生義,就會出現形式與內容乖離的毛病,甚至南轅北轍,鬧出笑話。例如,《賀新郎》,是表達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與“燕爾新婚”風馬牛不相及。如果一見“新郎”二字,就當作慶賀新婚的詞調,加以濫用也就錯了。又如《壽樓春》,也不能因為其中有一個“壽”字,就認為是用以祝壽的詞調,實際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調是悲哀的。南宋詞人史達祖,曾用以填製哀悼之詞。

如何作到文情與聲情一致呢

詞是合樂文學,而宋詞的歌法久已失傳,所有詞調都無法按原譜歌唱,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辨別詞調的聲情。可以根據當時的記載和現存的作品,最好是根據當時知音識曲的詞人的作品和這個詞調最初的作品,加以分析、體認詞調所表達的情緒究竟是悲是喜,是宛轉纏綿還是激昂慷慨;可以從作品句度的長短,語調的疾徐、輕重,葉韻的疏密和勻稱與否等等,多方麵推求它們的聲情與詞式之間的複雜關係。例如《六州歌頭》,從調名知道大抵來自唐代的西北邊地(六州是伊州、涼州、石州、甘州、渭州、氐州),當是高亢雄健的,適於表達慷慨悲壯的聲情。宋人關於此調的記載如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六說:“《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傳其聲為吊古詞,如‘秦亡草昧,劉項起吞並’(劉仲方詞《詠項羽廟》見《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者是也,音調悲壯。”賀鑄的《六川歌頭》也是較早的作品,全首三十九句,其中二十二句為三言,最長也不過五言。三十四句押韻,又以東、董、凍平上去三聲同葉。字句短,韻位密,字聲洪亮。作者就是以這種繁音促節、亢爽激昂之聲寫自己豪縱奔放的壯懷俠氣,文情與聲情完全一致。我們從歌詞內容、句度、語調、葉韻等方麵,完全可以肯定它是個“音調悲壯”的曲調。後來張孝祥、劉過、汪元量諸人填作此調,或吊古代興亡之跡,或抒自己忠憤填鷹之情,音調都是慷慨悲涼的。與《六州歌頭》相近的,還有《滿江紅》、《念奴嬌》等調,都適宜於寫豪放的感情。所以每一個詞調都表達一定的情緒。宋人作詞不少是按照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擇調的,我們現在讀他們的詞,也應體會他們所用的詞調的聲情和他們作品的文情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