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民主黨就能夠給人一種清廉,開放和年輕的形象,實際上這也是2009年民主黨能大勝自民黨的原因之一,但在實務上就不是這樣了。民主黨的這些市民運動活動家和鬆下政經塾的畢業生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他們幾乎都沒有過職場的工作經驗,要麼是職業煽動家,要麼就是從書本到書本的改革理論家。

這些人的的共同特點就是特別原教旨,筆者曾經把他們稱為“教科書政治家”,這種稱呼在日本國內也引起過討論的。因為他們沒有社會運作的實際經驗,將流行的政治學教科書奉為金科玉律,無條件地相信教科書上的比如“民意永遠正確,選舉的結果最神聖”之類的教條。相信“隻要路線對頭,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當然沒有錢也可以有錢”之類的古怪信條。所以在民主黨看來,日本的問題與其說是自民黨的失政不如說是官僚們的有意破壞,因為自民黨也是選民選出來的,所以也就不應該會壞到什麼地方去,隻要把官僚的影響給徹底清除了,日本自然而然地就變好了。

民主黨的這種“反官僚”把戲在他們實際上台之前就已經搞了一把,而且很成功,當然到最後民主黨才發現把自己玩進去了。

2008年,那時候和現在一樣也是眾參兩院顛倒,隻不過把持眾議院多數的是自民黨,而民主黨在參議院是多數。那年正好趕上日本中央銀行的日本銀行總裁任期已滿,需要換人,自民黨內閣提出的這個後繼人就永遠無法在參議院得到通過。日本眾參兩院顛倒的事情經常發生,比如各自指定內閣總理什麼的事情也常有,但根據日本憲法,決定內閣總理時眾議院的指名優先,所以沒有過定不下內閣總理的荒唐事,但沒有人考慮過任命央行總裁時誰說話管用的問題,於是就僵持住了。

當時的民主黨對於自民黨內閣先後幾次提出來的人選都不同意,理由就是那個人是官僚出身,是官僚就有原罪,絕對不能用。結果扯了好長時間的皮,當中從3月20日到4月9日之間的二十天裏居然出現了日本中央銀行沒有總裁的怪事,最後民主黨終於同意了由京都大學的金融學教授白川方明來出任這個主管日本通貨政策要職的人選。

但是白川教授是位學者型的人物,他是從日本銀行理事任上改行的教授,有現場工作的經驗,但是缺少行政管理實務的經驗,雖然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上造詣不低,可能作為中央銀行的副總裁或者顧問也許還能很稱職,但是放在中央銀行總裁這個通貨管家的重要位置上其實很有問題,最後還是民主黨自己來吃這個苦頭。

民主黨自己也沒有想到全國勝利會來的如此之快,當然也就更無法想到2011年3月的東日本大地震了。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各保險公司為了理賠而采取拋售外國債券股票兌換日元現款以及其他金融投機機關順竿子炒高日元的行為使得日元急速升值,對日本經濟帶來了極大的負麵影響,而此時的日本銀行無方無策,一無作為,不能不歸咎到白川方明總裁的無能,可是這個總裁正好是民主黨經過了激烈鬥爭之後,以“反官僚”的大義名分送上去的。民主黨除了把被打落的牙齒往肚子裏吞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五十九.民主黨要搞文革

原來還隻能利用憲法中的空檔玩一下的民主黨這次是真的接管了政權了,真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大幹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