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靈魂想要“加油”,每當它疲於應付所有虛假的現實和想象出來的危險,每當它希望再次與精神相連,讓精神得到再次的撫慰、休憩和覺悟,它就會直接離開身體。

初次擁抱身體時,靈魂發現這種經驗極其難受。它會非常疲累,新進入身體的靈魂尤其如此。所以嬰兒睡很多覺。

抵受了再次受到身體羈絆帶來的第一波衝擊之後,靈魂對這種羈絆的忍耐度開始有所增加。它待在身體裏麵的時間會變得更長。

與此同時,你那個叫做精神的組成部分開始遺忘——這是早已注定的。靈魂現在不那麼頻繁飛離身體,但仍是每天進行。即使是這樣,它仍無法將精神帶回記憶之地。

實際上,在這些時刻,靈魂也許是自由的,但精神可能是迷糊的。因而,整個存在會問:“我在哪裏呀?我在這裏創造什麼呢?”這些探索通往的旅途可能是痛苦的,甚至是可怕的。你們稱這些旅程為“噩夢”。

有時候會發生恰好相反的事情。靈魂將會到達一個極佳的記憶之地。現在精神可能會有所醒悟。這會讓它充滿祥和與歡樂——當你回到身體時,你在身體裏麵也將經驗到祥和與歡樂。

你的整個存在若是更多地經驗到這種充電帶來的寬慰,更多地憶起它進入身體時正在做什麼、試圖做什麼,你的靈魂選擇離開身體的次數就會越少,因為現在它已經知道,它進入身體是有原因和目標的。它的願望是完成那個目標,盡可能利用它處於身體之內的所有時間。

擁有偉大智慧的人很少睡覺。

你是說,根據一個人睡眠時間的多寡,可以判斷那人的進化程度?

是的,大致上可以吧。差不多可以這麼說。不過有時候靈魂離開身體,隻是為了離開的極大歡樂。它可能不是為了讓精神再次覺悟或者讓身體再次充滿活力。它可能隻是選擇再次創造那種認識到與天地萬物合一之後的狂喜。所以說一個人睡得越少,進化程度越低並不總是正確的。

盡管如此,下麵這種情況也不是偶然的:假如有些生靈越來越明白它們要用身體來幹什麼,越來越明白它們不是它們的身體,身體隻是它們的一部分,那麼它們將願意和能夠花更多的時間與身體相處,從而顯得“需要很少的睡眠”。

有些生靈甚至選擇了同時經驗處於身體之內時的遺忘狀態和靈魂的合一狀態。這些生靈能夠訓練他們自己的一部分在他們仍處於身體之內時不要辨認出身體,從而在無須失去人類知覺的情況下,去經驗認識他們的真實身份帶來的狂喜。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怎樣才能做到呢?

這是個覺悟的問題,隻要達到徹底覺悟的境界就可以,這我以前說過的。你無法做到徹底覺悟,你隻能處於徹底覺悟的狀態之中。

怎樣才能處於那種狀態之中呢?你肯定可以賜我幾樣工具。

每當靈魂想要“加油”,每當它疲於應付所有虛假的現實和想象出來的危險,每當它希望再次與精神相連,讓精神得到再次的撫慰、休憩和覺悟,它就會直接離開身體。

初次擁抱身體時,靈魂發現這種經驗極其難受。它會非常疲累,新進入身體的靈魂尤其如此。所以嬰兒睡很多覺。

抵受了再次受到身體羈絆帶來的第一波衝擊之後,靈魂對這種羈絆的忍耐度開始有所增加。它待在身體裏麵的時間會變得更長。

與此同時,你那個叫做精神的組成部分開始遺忘——這是早已注定的。靈魂現在不那麼頻繁飛離身體,但仍是每天進行。即使是這樣,它仍無法將精神帶回記憶之地。

實際上,在這些時刻,靈魂也許是自由的,但精神可能是迷糊的。因而,整個存在會問:“我在哪裏呀?我在這裏創造什麼呢?”這些探索通往的旅途可能是痛苦的,甚至是可怕的。你們稱這些旅程為“噩夢”。

有時候會發生恰好相反的事情。靈魂將會到達一個極佳的記憶之地。現在精神可能會有所醒悟。這會讓它充滿祥和與歡樂——當你回到身體時,你在身體裏麵也將經驗到祥和與歡樂。

你的整個存在若是更多地經驗到這種充電帶來的寬慰,更多地憶起它進入身體時正在做什麼、試圖做什麼,你的靈魂選擇離開身體的次數就會越少,因為現在它已經知道,它進入身體是有原因和目標的。它的願望是完成那個目標,盡可能利用它處於身體之內的所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