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區裏都是聲討婆婆和喬軒的,可能我是個異類,因為我同情梁芷柔,不同情展顏。
婚姻並不是兩個人一起生活,而是一個社會關係。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就是說在家庭內部發生的事,隻要不涉及人身傷害,都很難講誰對誰錯。婆媳戰爭,如果是婆婆勝了,媳婦要麼心情苦悶,要麼一拍兩散,尋求解脫;如果是媳婦勝了,婆婆則要接受失去兒子的痛苦,還無法從其它處尋求解脫。這場戰爭真的有必要嗎?為什麼不能尋找雙贏的局麵,要知道,你們共同愛的是一個人,他是導火索,也是讓你們可以和平相處的滅火器。這個男人如果有智慧,那麼婆媳關係根本不會出現問題;如果他沒有能力處理,那麼女人應該做的是把這種智慧教予他。如果女人自己也沒有這種智慧,那麼隻能讓生活來磨礪了。
在本書中,梁芷柔做的一切或許有點過激,卻是可以理解的。她作為一個非常強勢的人,希望一切都按照她的意願來安排,而展顏作為一個外來人口,又無法主動地融合到這個大家庭,她針對展顏的一切事情都是順理成章的。而且讓梁芷柔最害怕的,喬軒是抱養的,對她隻是責任,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可和依戀,沒有血緣關係的牽絆隨時可能成為斷線的風箏。除去精明厲害的外衣,梁芷柔其實也就是個害怕失去兒子,沒有安全感的可憐老太。
抱養大概是本書中最大的矛盾,所以喬軒不能象對自己親媽一樣,無所顧忌地
爭執與撒嬌。如果是親媽,有智慧的喬軒會說,自己的媳婦自己當然要心痛,爸不就是這樣心痛你的呀;別為難我媳婦哈,她難受我心痛,我難受你還不心痛我呀;媳婦有事我著急,媽你要有了事,我不一樣著急呀;半開玩笑半認真之間,表明了立場,也把婆媳之間的矛盾消化了。
而麵對複雜的家庭情況,展顏沒有積極的去麵對,去思考婆婆這麼做的原因,而是一味的忍讓,逃避;爆發之後又逼著喬軒做選擇,要麼離婚,要麼與婆婆老死不相往來。這點讓我很不喜歡她,首先,如果離婚逃離了這一切,你能避免第二次婚姻不遭遇同樣的情況嗎?其次,與婆婆老死不相往來,這可能嗎?不管喬軒是親生的也罷,抱養的也罷,20多年的養育之恩可以說放棄就放棄嗎?如果喬軒因為展顏真的不再認自己的母親,或許讀者看起來很解氣,但是做為任何一個當過母親的人來說,很寒心,早知道生這種有了媳婦忘了娘的人,不如生下來就一巴掌拍死!換一個角度來說,做為女人,你的老公和你的父母有了矛盾,你可以為了老公與自己的父母決裂嗎?
如果一開始展顏要融入梁芷柔的生活,就應該做到嘴巴甜,臉皮厚,有幽默感。古人還有彩衣娛親,嘴巴甜自然討人喜歡,隨時陪婆婆說說話,恭維一下她新買的衣服,新做的頭發,舉手之勞而已。臉皮厚,就是對婆婆的發難視而不見,絕不往心裏去,該怎樣生活就怎樣生活。婆婆提出的要求,能做的就高高興興地去做,不能做的就拒絕,要有自己的底線,千萬別一邊做一邊委屈萬分,何苦呢。至於幽默感,就看個人發揮了,就象書中說梁芷柔經常坐在客廳一罵就是幾個小時,如果是我就拿個錄音機錄下來,然後找個下午午睡時間放,如果婆婆問,就笑著回答說,媽,我聽慣了你的罵聲,不聽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