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門戶開放”取代“列國瓜分”(1 / 3)

公理會的牧師也占領王府

前文已略言之,在1900年8月中旬,當七國侵華的雜牌聯軍16000人攻入北京時,他們把北京分成幾個占領區,各占一區,留一區給他們的德國總司令和後至的7000德國兵來占領。

讀者試想,那時我們的大清帝國是何等窩囊,竟讓一隊兩萬左右的雜牌洋兵,占了北京,橫行華北?這些洋兵在北京奸殺擄掠,橫行無忌。那時軍紀最壞的是俄國兵——壞軍紀是俄國兵的傳統。

庚子10月始趕到北京的德軍,其軍紀之壞也是無以複加的。他們和二次大戰時的日軍一樣,為向被征服者顯示威風,殺人強奸擄掠都是不犯軍法的。可是庚子年攻入北京的日軍,倒頗為不同。那時的日本剛做了外黃內白的香蕉帝國主義。初嚐滋味、乍得甜頭,他們要自我表現,力爭上遊,因此作戰爭先,擄掠落後,一時頗為他們入侵的友軍和本地華民另眼相看。

入侵敵軍的為非作惡,是可以想象的。可是,原在東交民巷避難的上帝使徒,一旦重獲自由,居然也加入為非行列,那就出人想象之外了。當東交民巷和西什庫大教堂被解圍之後,數千教民在數十位外國傳教士率領之下,乃一哄而出,他們對北京城內情況最熟,在“七國聯軍”於大街小巷盲目擄掠之際,擇肥而噬,做起有係統的掠奪了。就以那時原在北京傳教的公理會中青年牧師都立華(Rev. E. G. Tewksbury)來說吧!在聯軍入城之後,他居然也強占了一座王府。這座王府的主人可能是個“世襲罔替”的親王,他府內有各組建築50餘座,大得嚇壞人。這位小親王(根據史料不難查出)其時不過九歲,不可能與義和團有什麼關係,更談不上是什麼“毀教滅洋”的戰犯。但不論怎樣,那位僅有縣長資格的都牧師,就把這座顯赫的大王府(在今王府井大街一帶?)鵲巢鳩占了。真是羨煞洋兵,妒煞同夥。

在都牧師搬入王府之前,此處已遭洋兵數度洗劫。但是王府太大,數度洗劫之後,都牧師還找到白銀3000多兩(那時與美金比值,大致每兩值0.74美元)。單單這3000兩白銀就是個驚人的數字。因為後來都氏又在盧溝橋一帶為公理會購地興建一座郊區別墅,所費不過1500兩而已。

再者這50座府內建築之內的家具陳設,各類名瓷和蘇繡湘繡的桌幃、椅搭、帳幔等物,所餘亦多。都氏竟異想天開地擺起美國式的“跳蚤市場”,加以拍賣,大發其財。他的美籍友好,有的難免搖頭非議,而都牧師卻笑說是“上帝恩賜”。(見Marilyn Blatt Young, The Rhetoribsp;of Empire:Ameribsp;a Policy,1895—1901. Harvard Uy press,1968. p191—193.所引當時之第一手史料。此外本書作者所未及見的公私文件和國務院秘檔中亦觸手即是。)

公理會的牧師也占領王府

前文已略言之,在1900年8月中旬,當七國侵華的雜牌聯軍16000人攻入北京時,他們把北京分成幾個占領區,各占一區,留一區給他們的德國總司令和後至的7000德國兵來占領。

讀者試想,那時我們的大清帝國是何等窩囊,竟讓一隊兩萬左右的雜牌洋兵,占了北京,橫行華北?這些洋兵在北京奸殺擄掠,橫行無忌。那時軍紀最壞的是俄國兵——壞軍紀是俄國兵的傳統。

庚子10月始趕到北京的德軍,其軍紀之壞也是無以複加的。他們和二次大戰時的日軍一樣,為向被征服者顯示威風,殺人強奸擄掠都是不犯軍法的。可是庚子年攻入北京的日軍,倒頗為不同。那時的日本剛做了外黃內白的香蕉帝國主義。初嚐滋味、乍得甜頭,他們要自我表現,力爭上遊,因此作戰爭先,擄掠落後,一時頗為他們入侵的友軍和本地華民另眼相看。

入侵敵軍的為非作惡,是可以想象的。可是,原在東交民巷避難的上帝使徒,一旦重獲自由,居然也加入為非行列,那就出人想象之外了。當東交民巷和西什庫大教堂被解圍之後,數千教民在數十位外國傳教士率領之下,乃一哄而出,他們對北京城內情況最熟,在“七國聯軍”於大街小巷盲目擄掠之際,擇肥而噬,做起有係統的掠奪了。就以那時原在北京傳教的公理會中青年牧師都立華(Rev. E. G. Tewksbury)來說吧!在聯軍入城之後,他居然也強占了一座王府。這座王府的主人可能是個“世襲罔替”的親王,他府內有各組建築50餘座,大得嚇壞人。這位小親王(根據史料不難查出)其時不過九歲,不可能與義和團有什麼關係,更談不上是什麼“毀教滅洋”的戰犯。但不論怎樣,那位僅有縣長資格的都牧師,就把這座顯赫的大王府(在今王府井大街一帶?)鵲巢鳩占了。真是羨煞洋兵,妒煞同夥。

在都牧師搬入王府之前,此處已遭洋兵數度洗劫。但是王府太大,數度洗劫之後,都牧師還找到白銀3000多兩(那時與美金比值,大致每兩值0.74美元)。單單這3000兩白銀就是個驚人的數字。因為後來都氏又在盧溝橋一帶為公理會購地興建一座郊區別墅,所費不過1500兩而已。

再者這50座府內建築之內的家具陳設,各類名瓷和蘇繡湘繡的桌幃、椅搭、帳幔等物,所餘亦多。都氏竟異想天開地擺起美國式的“跳蚤市場”,加以拍賣,大發其財。他的美籍友好,有的難免搖頭非議,而都牧師卻笑說是“上帝恩賜”。(見Marilyn Blatt Young, The Rhetoribsp;of Empire:Ameribsp;a Policy,1895—1901. Harvard Uy press,1968. p191—193.所引當時之第一手史料。此外本書作者所未及見的公私文件和國務院秘檔中亦觸手即是。)

這位老都立華牧師的兒子小都立華牧師(Rev. Mal Gardner Tewksbury)筆者亦曾有緣識荊。他是一位極可尊敬而熱愛中華的宗教老人,說得一口很標準的京片子。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裏,不知替多少對華裔新婚夫婦用漢語證婚。所引《禮記》《詩經》也可信手拈來。他老人家衰邁時,有次深夜為黑匪毆劫,爬行回家。我們聞訊都趕去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