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上帝領地的侵犯(1 / 2)

一個充滿狂想的富翁,一心想複活已經消逝了6500萬年的恐龍。他發現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途徑。如果一個6500萬年前的蚊子,在吸食了恐龍的鮮血之後,被一粒鬆脂粘住,並且在地質作用下成為琥珀,這個琥珀中就含有恐龍的基因。如果這枚琥珀保存完好,則其中的恐龍基因就可能依然具有活性,就可以提取出來,利用它複製出活體恐龍。在這個思路下,富翁開始搜集全世界的琥珀,並在南美一個島上組織了一大批科研人員,從事複製恐龍的活動。於是,在這個島上出現了一個侏羅紀公園。的確,當觀眾最初看到活生生的恐龍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屏幕上,確實是和電影中的孩子一樣感到興奮和激動。然而,故事的發展很快就使激動變成恐懼。

最初,公園管理者還能夠對恐龍進行控製,他們隻生產雌性的恐龍,這樣就可以保證恐龍不會自己繁殖,恐龍的數量就嚴格地被管理者所限製。所以,公園裏的恐龍群體並不是自然的生態群落,而是公園的展品。公園掌握著他們的生死。

然而,公園的管理者忽視了一個問題。生物不是機器,生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不可能完全按照預定的軌道前進。事實上,人對於生命的複雜性的認識遠遠不夠,人們不可能控製構成生命的所有元素。第一批來訪的科學家中,有一位是混沌專家,他很快就發現,公園裏已經悄悄地出現了自然繁殖的恐龍。因為有些恐龍由於基因不完整,拚合了蛙類的基因片斷。而很多蛙類在性別比例失衡的時候會自動變性,以保證種群的繁衍。

最後,恐龍開始向管理它們的人展開攻擊,大量人員傷亡,隻有幾個人逃了出來。

電影《侏羅紀公園》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原作者邁克爾·克萊頓是一位出色的科幻作家,堪稱當代大師。克萊頓對於混沌理論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小說《侏羅紀公園》不僅充分展示了基因技術的潛在可能性,而且形象地說明了混沌理論,甚至可以說,是一部混沌理論的形象教科書。

混沌理論表明,任何係統都不會無限地按照預定的軌道循環下去,它必然要發生偏離,係統中微小的缺陷將逐漸放大,最終使係統崩潰。而那些微小的缺陷,永遠是設計者無法徹底防範的。因為,總有更加微小的缺陷存在。混沌理論的一個通俗的比方就是蝴蝶效應:天安門廣場一隻翅膀扇動的蝴蝶,會導致紐約一個月後的一場大風暴。

根據混沌理論,如果人根據某種理論設計一個理想社會,並要求這個社會的成員按照理想社會的規則生活,這個理想社會注定是要逐漸偏離最初的設想,導致最後的崩潰。侏羅紀公園就是這樣。這個看起來一切都井然有序,被人類牢牢控製的恐龍世界,卻在一個瞬間忽然失去了控製,徹底崩潰。

一個充滿狂想的富翁,一心想複活已經消逝了6500萬年的恐龍。他發現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途徑。如果一個6500萬年前的蚊子,在吸食了恐龍的鮮血之後,被一粒鬆脂粘住,並且在地質作用下成為琥珀,這個琥珀中就含有恐龍的基因。如果這枚琥珀保存完好,則其中的恐龍基因就可能依然具有活性,就可以提取出來,利用它複製出活體恐龍。在這個思路下,富翁開始搜集全世界的琥珀,並在南美一個島上組織了一大批科研人員,從事複製恐龍的活動。於是,在這個島上出現了一個侏羅紀公園。的確,當觀眾最初看到活生生的恐龍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屏幕上,確實是和電影中的孩子一樣感到興奮和激動。然而,故事的發展很快就使激動變成恐懼。

最初,公園管理者還能夠對恐龍進行控製,他們隻生產雌性的恐龍,這樣就可以保證恐龍不會自己繁殖,恐龍的數量就嚴格地被管理者所限製。所以,公園裏的恐龍群體並不是自然的生態群落,而是公園的展品。公園掌握著他們的生死。

然而,公園的管理者忽視了一個問題。生物不是機器,生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不可能完全按照預定的軌道前進。事實上,人對於生命的複雜性的認識遠遠不夠,人們不可能控製構成生命的所有元素。第一批來訪的科學家中,有一位是混沌專家,他很快就發現,公園裏已經悄悄地出現了自然繁殖的恐龍。因為有些恐龍由於基因不完整,拚合了蛙類的基因片斷。而很多蛙類在性別比例失衡的時候會自動變性,以保證種群的繁衍。

最後,恐龍開始向管理它們的人展開攻擊,大量人員傷亡,隻有幾個人逃了出來。

電影《侏羅紀公園》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原作者邁克爾·克萊頓是一位出色的科幻作家,堪稱當代大師。克萊頓對於混沌理論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小說《侏羅紀公園》不僅充分展示了基因技術的潛在可能性,而且形象地說明了混沌理論,甚至可以說,是一部混沌理論的形象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