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回豆蔻(雪雲散盡,放曉晴庭院) 楔子(1 / 3)

遠慶九年除夕,夜色初降,黯沉陰森的雲層重重壓抑在大隆朝國都錦陽京的上空,似乎蓄意要將這座莊嚴寂靜的城池摧毀,沒有華燈彩幡,更不聞笑語喧嘩,本應君臣共慶,萬民同歡的新春佳節,籠罩在一片噩夢將至的陰冷氣氛霸道的遏製裏,無論是高門望宅,又或是陋巷民居,都沉浸於死寂凝重之中,就連人們偶爾的一句交談,都帶著小心翼翼的膽顫心驚。

子夜,平安門前新歲鍾依時撞響,厚重的聲浪震徹著濃重的陰霾,在錦陽京三十六座牌坊間寂寥的迂回。

隨著遠慶十年正月初一到來的是一場醞釀已久的暴風雪,呼嘯而至,鋪天蓋地,一直到元宵前夜,才止住了這場聲勢浩大的突襲。

風住雪停,天空卻依然被陰霾籠罩,灰墨的雲層與厚重的積雪遠遠交融,陰冷凝重的氣氛並沒有因為風雪的喧泄而消散,依然讓人膽顫心驚、呼吸艱澀。

一年一度的上元佳節,沒有火樹銀花徹夜狂歡的例行慶典,森森皇城之外,平安門前空空蕩蕩,不見張燈結彩,不見歌舞升平,不見華麗巨大的金龍燈,不見燈下虔誠叩拜,許下美好心願的臣民,隻有那座金磚砌成、飛簷雕梁的四方形鍾樓,寂寞的守望在空曠的廣場,悄然黯立。

穿城而過的流光河畔,更是不見春燈明媚;沿堤朱閣畫樓裏,也沒有紅袖曼舞,觥籌交錯的綺豔情景。河水緩動,波光幽黯,沒有畫舫行駛水中,沒有嬌娘美妓琵琶半抱,櫻唇輕張,低唱著撩人心扉的清歌妙曲。

這般沉寂凝重,皆是因為遠慶九年秋的太子遇刺案!

當今聖上的嫡長子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刺殺中殞命,多家勳貴、世族牽涉其中,每一日都有人被京衛鐵甲軍逮捕入獄,其中不乏高官厚祿者,當然也有市井平民。

錦陽京從那時起,便籠罩在風聲鶴唳的緊張氣氛中,以致於人人噤若寒蟬。

可刺殺太子的主謀卻遲遲沒有查明,臣民們盡都暗自揣測——

無非就是那幾位覬覦儲位的皇子!

“就怕又發生太宗帝時的焦月謀逆!”有老者想起先帝太宗登基之初,由梁王、桂王聯合英國公發起的那場謀逆,不由憂心忡忡,誰不渴望盛世太平,有誰願意戰火再起?

可那些勳貴高官尚且不能自保,又遑論他們這些平民百姓?

無論如何,遠慶十年的新春佳節還是在這片壓抑的沉靜之中悄然過去,大隆王朝在第三代帝王的統領下又凝重地邁進一步,進入虞姓江山的第四十四個年頭。

正月十六,天光初霽,位於皇城西側的京都第一坊——祟正坊左側,楚王府兩扇厚重的金漆大門被倉促拉開,低啞的開合聲在蒼青的霧藹裏回響,似乎悲鳴。

十餘名身著縞素的仆婦淩亂而急促的步伐徹底打破了清晨的寂靜,她們響亮而淒厲地哭喊著,穿過門前的青石大道,直奔對麵的衛國公府。

———————————————————————————————————————

長長一條祟正坊,隻有兩座豪宅盤據,楚王府與衛國公府,都是深受三代帝王信重的國之棟梁,皇親國戚。

先楚王虞安政,德妃所出,是高祖皇帝的第二個兒子,因高祖長子早夭,他實際上相當於高祖長子,安政隨高祖在楚州起兵,十年征戰之間,立下赫赫戰功,後高祖突崩,因未立東宮,又無遺詔,因而引得四子相爭。德妃早逝,安政自幼被高祖皇後嚴氏撫養,與嫡出五皇子手足情深,自然力主立嫡,為太宗帝順利登基掃清障礙,後梁王、桂王謀反,又是安政將他們親手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