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下,也不可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兒,也不可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兒,也不可太積極前進。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發展自己。
《莊子》中有一句話:“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還有一句古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一棵樹長得比其他的樹高大,那勁風就容易先將其折斷,鋒芒太盛而夭折,那就太不劃算了。
隋朝著名才子薛道衡,13歲時就能講《左氏春秋傳》。隋文帝時做內史侍郎。大業五年(609年),他被召進京,當時已是隋煬帝楊廣在位,薛道衡為了顯示自己的文采,呈上了《高祖頌》,隋煬帝本來是個自負才氣的人,他看完薛道衡的文章很不高興,說:“這隻是文辭漂亮而已。”有一次,煬帝與大臣聊天,他自誇是賢達中無人比肩,談吐間透出傲視天下的神氣,禦史大夫乘機說薛道衡自負才氣,不聽訓示,有無君之心。煬帝聽了非常生氣,他之前早已對薛道衡有了排斥的情緒,這下更是抓住了把柄,於是下令把薛道衡絞死了。薛道衡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就是因為他不懂深藏不露、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得罪了隋煬帝,還有那個進讒言的禦史大夫,甚至可能還有其餘的那些大臣。因為他鋒芒太露,所以終致被殺。
難怪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對他的兒子說:“要比別人聰明——如果可能的話,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郭解就是一個很能藏鋒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在洛陽有一位男子與人結怨了,許多人為了化解他的怨氣,出麵為他作思想工作,但男子一句話也聽不進去,最後大家想到了郭解。郭解知道這件事後,為了排解這場糾紛,晚上悄悄造訪男子,對他進行了熱心地勸說。由於他說話很有技巧,對方逐漸想開了,也消除了怨氣。這時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會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於向人炫耀自己的能耐,但郭解不同。他對接受勸解的人說:“我聽說你對前幾次的調解都不肯接受,這次很榮幸你能接受我的調解。但是,我作為一個外地人卻壓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調解了你們的糾紛,實在是有違常理。
因此,我希望你這次就當我是調解失敗,等到我回去,再由當地有威望的人來調解時才接受,怎麼樣?”郭解的做法是為了讓自己免遭眾人的嫉恨,他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又留下了為人稱道的美名,可謂明智之舉。不過曆史上也有很多人,他們為了極力顯示自己的才能,常常工於心計地謀算他人,這些人到最後也總是沒有好的結果。比如《三國演義》裏的周瑜,總嫉恨諸葛亮,用了不少方法去難為他,結果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為天下人所笑。
洪應明的《菜根譚》一書中也深刻地闡明了這一處世之道:“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下,也不可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兒,也不可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兒,也不可太積極前進。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