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唐心悅嘴甜,這個阿姨那個叔叔,不時附送一點小玩意兒,哄的買主心情愉悅,紛紛口頭答應以後都在他們這裏買菜了。

日頭已經升到了頭頂,唐心悅出了身熱汗,又忙碌了一上午,肚子開始咕咕叫了起來。

張家夫妻收了攤,看向唐心悅笑了,“走妮子,請你吃麵。”

趕集的農民賣的東西幾乎都差不多,他倆沉默又木訥,很多時候東西都賣不完又得背回去。

這下可以空手回去,荷包又滿載而歸,自然喜不自禁。

唐心悅連連擺手,“這哪行,張叔張嬢幫我們家那麼多忙,該我請才對。”

話雖這樣說,她其實也請不起,一碗麵一塊錢,三個人就三塊,她今天賣菜總共才賺了不到20塊錢。但麵請不起,包子還是可以的。

不過這懂事的話在張家夫妻耳裏十分鍾聽,張嬢笑容滿麵地拉著她就往麵館走,嗓門震天響,“和你張嬢客氣什麼,你們家什麼情況我們又不是不知道。走,帶你去吃好吃的牛肉麵。”

對方再三邀請,再拒絕就不好了。唐心悅謝過兩人,進了麵館在等麵的時候,借口出去,到隔壁的包子鋪買了四個熱乎乎的大肉包子拿回來,分給兩人。

“這孩子,還跟我們見外。”兩夫妻接過包子,嘴上嗔怪著,心裏很是滿意唐心悅的懂事。

店鋪裏一碗麵二兩就一塊錢,對於務農的他們來說不便宜,幾個月才吃得到一次。一碗麵女人和孩子可以吃飽,但對於正值壯年的張叔來說肯定不夠。

很快,一碗冒著熱氣、油汪汪的牛肉麵上來了。

上個世紀92年的一塊錢購買力可不容小覷,一個陶瓷大碗盛著麵條,麵上放著幾坨貨真價實的牛肉塊,還灑了芹菜。蜀地好辣,一碗油汪汪的紅湯,看著就讓人忍不住咽口水。

唐心悅吞了下口水,從筷筒裏抽了兩雙筷子理好遞給張叔張嬢,自己再取了筷子開始埋頭吃麵。

一塊牛肉進到嘴裏,熬煮到耙軟的牛肉噴香撲鼻,在唇齒間流連,半天舍不得吞下。

唐心悅激動的快哭了,肉啊,好久沒吃到這麼大塊的肉了。

戀戀不舍地將嚼的稀爛的肉粒吞下,她撈起麵,附身不緊不慢地吃。

和周圍粗狂的食客吃個麵吸溜個不停不同,她吃麵幾乎沒發出一點聲音,麵前的桌子上也沒濺出油湯。#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動作不疾不徐,和旁邊吃的西裏呼嚕的張哥張嬢形成鮮明的對比。

有路過的不經意瞟一眼,忍不住心中詫異:這小姑娘穿著打扮看著像山裏下來的農民,教養倒是挺不錯的。

唐心悅渾然未覺自己在別人眼中成了異類。

要回想起來,也是一段辛酸史。

她們家裏因為父親是城裏人的緣故,母親把屋子和他們都收拾的比較幹淨整潔,也有教導他們說話做事,所以一家人顯得有教養,但這是和山裏農民對比。

當年到鎮上、城裏讀書,她吃飯發出聲音被同學嘲笑是吃豬食,一些農村帶來的生活習慣也被人看不起,她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糾正過來。

但即使這樣,到首都那樣的國際化大城市讀大學的時候,也被全寢室的女生歧視。

所以她深知禮儀教養的重要性。

重生以後,她更是在家中教導弟弟妹妹的言行舉止,他們以後遲早要到城裏讀書的,唐心悅不想他們被人歧視瞧不起。

吃完了麵,她把湯都喝的幹幹淨淨。

然後和張家夫妻一起去百貨店買點日常用品。

“手紙、燈油……”

她按著臨行前記在小本子上母親叮囑要買的東西,很快買好了放在背篼裏。

張家夫妻也買完了,三人一起返程。

就這樣,唐心悅完成了重生後第一次出門賣東西的經曆。

有一就有二,下一次她就熟門熟路了,跟著張家夫妻下山趕集。

幾次之後,鎮上人都知道了集市上有個嘴甜愛笑、家住有名貧困村的姑娘,也都願意照顧她的生意。

唐心悅幾次早早賣完東西後,就在街上溜達。

他們這個鎮上的居民都是在監獄、煤礦工作的職工,工作穩定,收入不說多高,也能很好地維持生計。而且鄰裏之間都認識,民風淳樸。

她現在快13歲了,又躥了一截個兒,家裏因為她售賣東西少了給張家那筆委托費,積少成多,偶爾也能吃頓肉改善下夥食。

她尋思著買菜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家裏雞鴨蔬菜就那麼多,再擴大規模也忙不過來,而且鎮上人就那麼多,購買力有限。

現在還好,到了冬天自家吃的都不夠,哪裏有多餘的出來賣呢。

烏黑的眼睛滴溜溜地轉著,她來到鎮上的醫院前。

這個年代對身份證管理還不嚴,沒滿十六歲就出來賺錢的有很多。她個子長高了,人看上去也長大了許多,咋一看還以為十四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