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和貝恩顧問聯合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資產千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富人移民意願強烈。報告受訪者中近60%正考慮投資移民,而27%的億萬富翁已完成投資移民。去年《羊城晚報》一篇題為“拚爹拚媽不如拚出國”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文中講:在各種各樣的移民理由中,子女教育已然成為八成“中產”家庭的首選。
美國教育到底有什麼魅力“引無數爸媽競折腰”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國人是最重視子女教育的民族,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本書的主旨就在於通過通俗易懂的繪聲繪色的故事展現一個真實的美國教育全景圖,給中國的家長們打開了解美國教育的一扇窗,以饗讀者。
開門見山,先看看美國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人數:哥倫比亞大學培育出了39位,哈佛大學培育48位,芝加哥大學30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5位,麻省理工學院28位,加州理工學院17位,耶魯大學17位,普林斯頓大學14位,康乃爾大學15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5位,紐約市立大學12位,威斯康星大學11位,利諾大學香檳分校11位……太多了!而且有理由相信這些數字隨著時間推移還會持續增加。美國高等教育的水準無需多言了,去美國讀大學,是中國新一代莘莘學子極為難得、彌足珍貴的成才途徑。
回過頭來再看看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去過美國的朋友都會發現,公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桔黃色的校車(school bus)。美國的“交通規則”賦予了這些校車至高無上的權利,當它在公路上停下來讓學生上下車時,尾部會亮起“stop”紅燈,不論是同向還是逆向,所有車輛必須同時停下。美國的中小學生備受嗬護,學生上課遲到時間在30分鍾內是不被追究的,而超過30分鍾,就會被視為逃課。逃課三次以上,學區的學監跟家長談話,若還不改正,就會由法庭出麵罰款。美國義務教育的強製性、《義務教育法》的落實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受到法律約束的當然還有學校。例如,美國的小班化是受法律保護的。加州的法律就明確規定,中小學一個班最多不得超過25人。超過時學校必須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人數超標的教室裏增添人手,否則就是違法。
美國教育的民主化特點非常突出,在教育製度、教育管理、課程設置、教育方法等各方麵體現得都很充分。美國的學製不僅以“單軌製”著稱於世,而且以“多樣化”聞名遐邇。例如,初中等教育合在一起共為12年,卻同時存在六三三製、六六製、八四製、四四四製、五三四製,以適應不同地方兒童入學的需要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方麵,美國不僅開創了像約翰霍普金斯這樣以科研為主的研究型大學,而且開創了像威斯康星這樣強調麵向社會實踐的服務型大學,以及遍及各州的像社區學院這樣以教學為主的普及型大學,分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
在教育投資與管理方麵,公款興學為主,多渠道投資以及地方自治為主,鼓勵群眾參與管理是美國教育民主化的又一特色。早在南北戰爭以後,公款所“興”之學與地方所“治”之學已攘括整個現代教育領域,如公立小學、公立中學、州立大學、社區學院、中等職業教育、州立師範學院等等。在官方投資教育與管理教育的同時,美國也不排斥其他教育投資力量與管理熱情。如卡內基、福特、洛克菲勒等,他們以雄厚的資金資助學校承擔特定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組織各種教育和教學實驗與改革,籌建各種新的專業。同時,各種民間教育團體則憑借研究成果,傳播先進教育經驗,提出政策改進建議,推動教育事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