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並成為人生主要追求目標。林昭在《種籽--革命先烈李大釗殉難三十年祭》一文裏這樣寫道:“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麵’地把我們解放出來,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衝決,是他們不得不任我們自己解放自己。”我認為,這當是真正的北大精神!

當黑暗不再是內心陰影,生命不再畏懼死亡,即使太陽快要落山,明知前麵就是墳墓,那又有什麼要緊!

102

把心叫醒 將魂找回

——致謝(美國)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

丁亥之秋,高耀潔女士和我獲得設立於美國(舊金山)的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頒發的2007年度傑出民主人士獎。消息傳來,深感意外——對獎項和頒獎者一無所知的我,慌忙打聽: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是啥來頭,有何背景?沒人告訴我。好在如今有“網”,“網”能告訴我們報紙廣播以外的信息、動態及時尚。我用“穀歌”查到基金設立者黃雨川先生,當知道他是因愛國而回國,在1957年被劃右派分子的時候,心理隔閡與情感陌生於瞬間驟然退去。還用繼續打探嗎?下麵的“故事”,我都可以“複製”。他定是曆盡坎坷後再度遠行,一番打拚後獲得成功,最終移居美國。人在異國難忘故土,身處安樂不忘憂患。困心衡慮,鬱積思通,遂設立民主教育基金會,以推動中華民族之文明。果如是!

為什幺要設立基金會?為什幺要寫作?人為什幺而活?我們或許要用一生一世或幾生幾世,才能找到答案。吃“肯德雞”,穿“倫敦霧”,看“好萊塢”,玩“自駕遊”,讀“哈裏·波特”。外乃眼花繚亂之大千世界,內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欲望。活在這個全球化體係,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其人生到底從哪裏進入,又從哪裏走出呢?是“錢”進“權”出,還是“權”進“錢”出?果真如此的話,那幺民主、自由、平等、正義等最要緊的事情,由誰來承擔?人的內心是否還能存放良知、悲憫、羞恥和懺悔?人世浮華,寒氣未盡。假如理性和情感雙雙失落在紅塵,那我們這個民族真的就沒了盼頭。假如私人領域受到侵犯也能逆來順受,那作為一個人真的還有什幺尊嚴。1997年香港回歸,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結束,而另一些人則等待一個開端。十年後,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是這樣了,十二億人期盼它的到來。它的到來是否同時意味著結束和開端呢?結束往往是一種現實的結束,而開端就難說了。五十年來,幾代國家領導人講了無數的“開端”,但多為理想化的開端。在我們這裏隻要屬於理想的東西,似乎就模糊不清。就連鄧氏創立的“中國特色”理論,在實踐中不也是模糊不清嗎?否則,幹嘛要咱們都來“摸石頭過河”呢?現在,胡氏“和諧”是開端了。以“和諧”開端,好!但要符合人性才會更好,別光打親民牌,反腐牌。要知道,製度的民主化、科學化和人性化,根本不是什幺對國人夢想的滿足,而是還願——對生者和死者的還願。 103

我一再表白,對政治沒有熱情,酷愛的是文學藝術,記憶是我的一貫主題。有了這個不能忘卻的主題,才引導出“生命戰勝過去”的敘事結構和人物的精神境界。寫作動機始終是明確的——我們這些苟活的人,當為那些在曆史嚴寒中瑟縮的生命留下一口熱氣;從已然消失且一去不返的詩意裏找到一絲甜蜜;講出以往掩藏很深的痛苦,把它交給未來。也正是記憶使我得以於絕境中複生。一生平庸卻獲此榮譽,方寸之地,何以為安?我深知:生命的延續不等於人生之收獲,故每日都有光陰從指尖前滑落的焦灼。不管成敗得失如何,鐵窗與美酒都同樣可以使人忘卻。我們已經忘卻了許多,忘卻的要找回;找回的避免再次忘卻。即使明天就死,今天也要把心叫醒,將魂找回。思想無罪,社會永遠需要批判。沒有罪孽也就沒有救贖,沒有記憶也就沒有未來。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不能徒然活著,雖然已是步步皆老的向後光陰。

今歲以來瑣事繁多,頓形勞憊,恐難赴美。此區區苦衷,尚祈基金會及其評委諸君鑒而原之。寸衷銜感,薄紙難宣,而知遇之恩,當思竭心力圖以報。

謝謝大家!

104

染透猩猩血 風釀楚天秋

——彭小明《漢字簡化得不償失》序

老舍1949年後創作了《龍須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女店員》,在這些作品,分明表現出一種主動尋找「新時代」的自覺性。父親(章伯鈞)在看了他的話劇《西望長安》後,再不讀老舍了。十幾年後,老舍仍在繼續「尋找」,不過,他轉換了方向,是向後「尋找」了!向後找甚幺?他要找回自己,找回自己熟悉的人物,人情,人性。於是,晚年的他寫出了經典之作,也是收官之作的《茶館》。《茶館》的本質意義,是一個飽經社會滄桑,熟諳人情世故的作家對孩提時代的「文化反芻」。毫不過分地說,《茶館》挽救了老舍,也成就了老舍。筆寫至此,我又不禁聯想到京劇名演員程硯秋。1949年前的程老板是想唱甚幺就唱甚幺,連唱數月戲碼不回頭,因為肚子裝一、二百出戲呢。1949年,他隻能演七出戲,因為上邊隻許他演七出戲。程硯秋要求上進,入了中共。可在病危時刻,他向黨提出的要求是希望能恢複演出《鎖麟囊》。這是甚幺?這也是「文化反芻」──多幺深刻的文化現象啊!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體係,似乎更需要從曆史上、理論上、政策上對百年以來的文化問題做出新的反思和歸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