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於隨便,就容易侵入這片禁區,從而引起隔閡衝突。譬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閑、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不願啟齒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記了“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花錢不記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幹涉他人的壞現象。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寬容,可以忍受。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倦,友誼的淡化和惡化。因此,關係比較好的朋友之間也應講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對朋友放肆無禮,最容易傷害朋友,其表現有如下種種:
(1)過度表現,言談不慎,使朋友的自尊心受到挫傷。
也許你與朋友之間無話不談,十分投機。也許你的才學、相貌、家庭、前途等等令人羨慕,高出朋友一頭,這使你不分場合,尤其與朋友在一起時,會大露鋒芒,表現自己,言談之中會流露出一種優越感,這樣會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臨下對他說話,在有意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受到挫傷,不由產生敬而遠之的意念。所以,在與朋友交往時,要控製情緒,保持理智平衡,態度謙遜,虛懷若穀,把自己放在與人平等的地位,注意時時想到對方的存在。
(2)彼此不分,違背契約,使朋友對你產生防範心理。
有的人常錯誤地以為“朋友間何分彼此”。對朋友之物,不經許可便擅自拿用,不加愛惜,有時遲還或不還,一次兩次礙於情麵,不好意思指責。久而久之,會使朋友認為你過於放肆,產生防範心理。實際上,朋友之間除了友情,還有一種微妙的契約關係。以實物而言,你和朋友之物都可隨時借用,這是超出一般人關係之處,然而你與朋友對彼此之物首先有一個觀念:“這是朋友之物,更當加倍珍惜。”“親兄弟,明算賬。”注重禮尚往來的規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樣重要。
(3)過於散漫,不拘小節,使朋友對你產生輕蔑、反感。
朋友之間,談吐行動理應直率、大方、親切、不矯揉造作,方顯出自然本色。但過於散漫,不重自製,不拘小節,則使人感到你粗魯庸俗。也許你和一般人相處會以理性自約,但與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畫腳,或信口雌黃、海闊天空,或在朋友言語時肆意打斷,譏諷嘲弄,或顧盼東西,心不在焉,也許這是你自然流露,但朋友會覺得你有失體麵,沒有風度和修養,自然對你產生一種厭惡輕蔑之感,改變了對你的原來印象。所以,在朋友麵前應自然而不失自重,熱烈而不失態,做到有分寸,有節製。
(4)隨便反悔,不守約定,使朋友對你感到不可信賴。
你也許不那麼看重朋友問的某些約定,對於朋友們的活動總是姍姍來遲,對於朋友之求當時爽快應承,過後又中途變卦。也許你真有事情耽誤了一次約好的聚會或沒完成朋友相托之事,也許你事後輕描淡寫解釋一二,認為朋友間應當相互諒解寬容,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孰不知,朋友們會因你失約而心急火燎,掃興而去。雖然他們當麵不會指責,但必定會認為你在玩弄朋友的友情,是在逢場作戲,是反複無常、不可信賴之輩。所以,對朋友之約或之托,一定要慎重對待,遵時守約,要一諾千金,切不可言而失信。
(5)乘人不備,強行索求,使朋友認為你太無理、霸道。
當你有事需求人時,關係非常好的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事先不作通知,臨時登門提出所求,或不顧對方是否情願,強行拉他與你同去參加某項活動,這都會使對方感到左右為難。他如果已有活動安排不便改變就更難堪。對你所求,若答應則打亂自己的計劃,若拒絕義在情麵上過意不去。或許他表麵樂意而為,但心中就有幾分不快,認為你太霸道,不講道理。所以,你對朋友有求時,必須事先告知,采取商量口吻講話,盡量在對方無事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時要記住:人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強求。
(6)不知時務,反應遲緩,使朋友對你感到厭嫌。
當你上朋友家拜訪時,若遇上朋友正在讀書學習,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戀人相會,或準備外出等,你也許自恃摯友,不顧時間場合,不看對方臉色,一坐半天,誇誇其談,喧賓奪主,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針氈,極不耐煩了。這樣,對方一定會認為你太沒有教養,不知時務,不近人情,以後就想方設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擾他的私生活。所以,每逢此時此景,你一定要反應迅速,稍稍寒暄幾句就知趣告辭,珍惜對方的時間和尊重朋友的私生活如同珍重友情一樣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