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妻雙方都應該相信人的性格是可變的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性格並不是先天注定的,主要是在後天的環境中,教育影響和實踐活動中形成和逐步強化的。
前文已述,性格和氣質有一定關係。多血質的人活潑、親切,但可能輕浮、散漫,缺乏韌性;膽汁質的人精力充沛,富有激情,就是容易急躁、任性;粘液質的人沉著、穩重,可惜有時缺乏生氣;抑鬱質的人比較敏感,但有時又會多疑。在人的諸多個性心理特征中,氣質可說是同遺傳關係最密切的一種了,即使如此,氣質也不是不可變的。兒童、少年的氣質往往具有明顯的單一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的成熟,氣質會呈現多種狀態,其中發生明顯變化的也不乏其人。氣質尚且可變,人們的性格那就更可以變化了,何況在形成性格的諸要素中,除了氣質影響外,更有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有的人在學生時代溫文爾雅,不善談吐,人稱“薄麵皮”,一旦參加工作,特別是走上領導崗位後,由於環境的影響及工作條件所逼,就會轉而變成性格開朗,大膽潑辣,前後相比真是判若兩人,可見人的性格有相當的可塑性。性格迥異的夫妻不必過多地煩惱和擔心,應對彼此的性格適應與協調充滿信心,以一種良好的心境去改變自己,影響對方,力爭性格的相近。
(2)要互相尊重對方的性格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裏講的秉性主要指的是個性。人的個性一經形成,就有它的相對穩定性。夫妻雙方都應對此有清楚的認識,注意尊重對方的個性,否則就不是平等的表現。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努力創造一種平和的家庭和心理環境,促使愛人改掉不好的個性內容;要正確認識和評價對方的性格,不要先入為主地橫加指責,要打破“門戶之見”,尊重對方的性格。要做到性格上的相互尊重,必須做到承認對方的個性風格,主動適應對方的個性風格,要能夠寬容,不要吹毛求疵盡找事。美國紐約市長尼基交際學院院長達爾·長尼基在談到夫妻相處的原則時寫道:“假如你想保持家庭的幸福生活,應該切記:千萬不要,千萬不要吹毛求疵。”作為朝夕相處、誌同道合的夫妻,應該彼此尊重對方的性格,這樣在心理上就容易產生平等感和親切感,有利於夫妻相處融洽。
(3)對各自的性格要揚長避短
急性子的特點是性格直爽,容易相處,但有時發起脾氣來,也使人有點受不了,這種人辦事注意速度,講究效率,但往往不大注意質量;慢性子的人則正好相反,態度和藹,不易發怒,但好賭氣,一氣好長時間,使人感到沒完沒了。這種人辦事講究質量,注重效果,但缺乏時間觀念。既然人的性格大多有長處和短處,那麼對自己性格應一分為二,長處就發揚,短處則努力克服。避短的方法是發現對方之長,善於發現配偶性格中的長處,並吸收過來補充和完善自己。揚長避短的第二層意思是在家務安排上,凡是需要講求時間快的,不妨由性子比較急的去做;凡是質量要求高的,就讓慢性子的去做,這就發揚了各自性格之“長”。同時還有個相互補短的問題,怎樣補“短”呢?你性子急,講究辦事的速度,這不錯,但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耐性。有一篇小說描寫一位火爆性子的解放軍連長,經常因性子急,而使眼看就要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毀於一旦。為了改掉這個礙事的火急性子,這位連長就像大姑娘一樣繡起花來。開始針紮在手上,血染在布上,他簡直感到窩囊極了,但是他硬著頭皮,用堅韌的毅力同自己的弱點做鬥爭,終於練就了一身要快能快,要慢能慢,剛柔相濟的好性格。
在性格不同的夫妻之間,特別要提倡“異質整合”。從某種意義上講,“異質”比同質用途更廣,關鍵是要進行整合加工。夫妻雙方隻要注意整合互補,就能達到剛柔相濟,動靜相宜,而且達到和諧相處。
總之,夫妻性格上的差異是正常的,夫妻因為性格不合而發生矛盾也不必驚慌。要在充分了解對方性格的基礎上,逐步地達到相互適應,相互補充,以求得個性上的相似,這樣,夫妻關係就能健康穩定地發展。
愛情要引入競爭機製
愛情要引入競爭機製,此話怎講?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不愛看漂亮姑娘的男人是一種病態,不跟女人交往的男人遲早會走向自我封閉,適度的異性友誼是生活的調味品,是精神的興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