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有些禁忌不碰為妙(1)(3 / 3)

不要議論他人是非

我們的周圍往往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隻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別人的長處。當著別人的麵,又不敢直言不諱地指出其缺點,而是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結果鬧得人心不歡,自己也會讓人厭煩。

芸芸眾生,誰都不會是完人,誰都會有缺點。試想,人人皆為聖賢,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呢?而在我們的生活裏,有些人總是習慣於發現別人的缺點,對自己的缺點全然不知,正如俗語:“自醜不覺,人醜笑煞。”一旦發現別人的過失、錯誤,心中就不快,常常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別人的自尊,指指點點,數落一番,才算吐了心中一口氣。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貴在坦率,貴在以誠相待。那種在背後嘰嘰喳喳、蜚短流長的做法,是一種小市民的低級趣味。古語說,一心隻讀聖賢書,莫論人後是與非。在人後評論人,無論是褒是貶,都容易惹出是非,使別人對其產生警戒之心。

其實,別人有缺點、有不足之處,你可以當麵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萬別當麵不說、背後亂說,這樣的人不僅會令被說者討厭,同樣也會令聽者討厭。當然,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在背後說過別人,不過有一點,經常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肯定不會受到別人的信賴和尊重。因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這麼想:這次你在我麵前說他人的壞話,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別人麵前說我的壞話。如此,你留給別人的印象就會越來越灰暗,別人對你的心理防線就越來越寬。

千萬記住,不要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數落他人的不是,否則,會鬧得滿城風雨,害人匪淺,最終禍水也會殃及自身。

很多人不善於控製自己的言行,閑談總愛論人是非。閑話一旦出口就無法收回,會使朋友關係冷淡。因此,不用嘴巴去論人是非,這是一種聰明的處世智慧。

在南亞古國,有個愛多嘴的女人,整天閑著沒事東家長、西家短地議論,以至於連平常饒舌的三姑六婆們也都無法忍受。終於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法師拉比那裏去控訴她的行為。

拉比仔細傾聽每一個女人的控訴之後,便要這些女人先回去,然後差人去找那個多嘴的女人來,問她:“你為什麼無中生有,對鄰居們品頭論足?”

多嘴的女人不以為然地回答:“我並沒有杜撰什麼故事啊!我愛誇張事實,隻是為了讓事實更有聲有色而已。我也希望能改變這個習慣,不知大師能否幫助我?”

拉比想了一會兒後.走出房間,然後拿回個一大袋子,他對女人說:“你把這個袋子拿到廣場去,之後,你就在回家的路上把口袋裏的東西擺在路邊。但是,回到家之後,你需要再回到廣場上去,把路邊的東西都收到袋子裏。”女人心想,這還不容易做到。她急忙接過那個袋子,加快腳步向廣場走去。

那是一個萬裏無雲的晴朗秋日,微風輕拂。女人到了廣場之後,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一看,裏麵裝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她照著拉比的吩咐一邊往家走,一邊把羽毛擺在路邊。當她走進家門時,袋子剛好空了。然後她又返回來提著袋子想把路邊的羽毛撿回。

可是,涼爽的秋風卻吹散了羽毛,蕩然無存。女人隻好提著空口袋回到拉比那裏。

拉比說:“你看見了吧,所有的閑話都像大袋子裏的羽毛一樣——一旦從嘴裏溜出去,就永無收回的希望。”

女人意識到了說閑話的危害性,從此改變了這個壞習慣。

長舌遠比任何缺點更令人頭痛,閑話傳久了就會變成惡言,足以隔離親近的朋友。

不要輕易點破別人的“小花招”

生活中,總會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搞些小花招以博得大家的讚賞。也許有時他們的演技很拙劣,你一眼就可以看穿,但是是否要戳穿他,你要三思,因為如果做法不當,他就會對你有意見,你們的關係也就出現裂紋了。

東漢末年,楊修以才思敏捷、穎悟過人而聞名於世。楊修,在曹操的丞相府擔任主簿,為曹操掌管文書事務。曹操為人詭譎,自視甚高,因而常常愛賣弄些小聰明,以刁難部下為樂。不過,楊修的機靈、穎悟又高過曹操,致使曹操常常生出許多自愧不如的感慨和酸溜溜的妒意。

有一天,曹操招了一些工匠在丞相府後麵修建花園。花園是按曹操的設計圖修建的。當花園落成之際,曹操親自去察看了一下。花園修建得錯落有致,景物相宜,曲徑通幽,極富情趣,曹操十分滿意。走出花園後門時,曹操忽然停下腳步,上下打量一番,皺了一下眉頭,隨即從侍從手中要過筆來,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沒說一句話,轉身就走了。究竟是什麼意思?工匠們琢磨來琢磨去,就是琢磨不透。

這時,楊修走了過來,工匠們像見到救星一樣,一把拉住他,把剛才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楊修一聽就明白了,對工匠們笑笑說:“丞相嫌後門寬,要縮小一點哩。”

“是丞相說的嗎?”一個工匠不放心,問了一句。

楊修搖搖頭,用手指指門說:“‘活’字在門中,這不是‘闊’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