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了健康向上的心態。一個人就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持正確的認識,並能采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為反應;不去怨天尤人,羨慕別人。也不會對自己或別人過分苛求。自己在日大多敷情況下處於穩定良好的情緒狀態,心情開朗,輕鬆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愛與信心。避免精神困擾的重要措施是發展健康的心理哈佛大學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世界正麵臨精神危機,這種疾病不僅損害人的健康,而且給商業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心理健康和商業經濟關係研究所負責人比爾·維爾克森說,抑鬱症是“公眾健康的頭號敵人”,“在今後20年裏,精神病,尤其是抑鬱症會造成更多人喪失勞動力,它所造成的危害比癌症、艾滋病和心髒病還嚴重”。避免精神困擾的重要措施就是發展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就是平衡的心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情緒低落和高漲的平衡。健康的心理不會有長期的害怕、恐懼,或永恒不變的幸福感。碰到情緒或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感覺到發狂或沮喪是難免的,否則的話,我們的心裏就過於偏激。陽光普照的日子裏,覺得很舒暢;碰到困難的時候,覺得害怕、焦慮;心愛的人離開了你,你會覺得憂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不過,這些感覺通常都是短暫的,不久就成了平靜的回憶,而那些事件也就和我們合而為一,成為我們過去的曆史。自己主張和別人建議的平衡。
你不可以過於武斷,滿腦子都是自己的主張,也不能過於依賴別人的觀念,這樣才算擁有穩健、平衡的心理。要是你能傾聽別人說的話,尊重別人的看法;在不讚同別人看法的時候,也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凡事都根據自己清晰而一貫的理念,那麼你就有平衡的觀點或開放的心靈。
注意宏觀和微觀的平衡。
心理健康的關鍵,並不是這樣或那樣,而是既這樣也那樣。有兩種同樣值得向往的特質,這兩種特質具有互補作用,保持平衡就是要介於這兩種特質之間;假如隻有其中一種特質單獨存在的話,就成了偏頗而不健康。舉個例子來說,注意細節,也要能看到整個大情況,這兩者之間要保持平衡。健康的心理要兩者都能兼顧,掌握得住細節,也看得到整體情況,感覺得到有關的一般原則。受困於瑣事,或者老是不切實際地一概而論,都是武斷的結果,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健康的。
感覺和情緒必須保持平衡。
為了要有健康的心理,感覺和情緒必須保持平衡。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感覺,但是也不要受到感覺的壓製(我們不欣賞沒有同情心的職業技巧,正如同我們不欣賞受到強烈情緒主宰而無法自製的人,這樣的人會因此而言行失常)。害怕受到感覺的衝擊,沒辦法應付感覺,上述兩種情形往往會令我們否認或壓抑自己的感覺,這是很不健康的。受到壓抑的感覺,最後免不了以不健康的方式發泄出來,也許是發脾氣,也許是內心積鬱,直到形成心理病態。
上班族的生活中,有一些特別容易發生的不平衡狀況,而且會造成問題。其中一些典型的不平衡狀態,是發生在工作和遊樂之間、家庭和工作之間、思想和行動之間、物質報酬和藝術或精神表現之間。這些不平衡的狀態,一方麵可能會導致過度,另一方麵則可能會導致貧乏。心理不平衡,會造成家庭和人際關係的破裂,導致相當的壓力,最後會發展出偏頗的個性。若想以健康的方式來管理他人,首先就要把自己管理好,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平衡的生活。
努力克服虛榮的心理
一位學者說:虛榮的女人是金錢的俘虜,虛榮的男人是權力的俘虜。太強的虛榮心,使男人變得虛偽,使女人變得墮落。虛榮者,容易輕浮;輕浮者,容易受騙;受騙者,容易受傷;受傷者,容易沉淪。許多沉淪始於虛榮。虛榮,很像是一個綺麗的夢。當你在夢中的時候,仿佛擁有了許多,當夢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什麼也沒有。如此,與其去擁抱一個空空的夢,還不如去把握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要想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就要克服虛榮心理。為了克服虛榮心理,你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努力:
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崇高,對低級庸俗的事物就越不會傾注心思。曆史上許多偉人往往不很看重榮譽本身。
居裏夫人一生躲著親人的讚美,她和丈夫認為科學不是為了個人榮譽和私利,而是為人類謀幸福。一天,她的女友到她家做客,看見她的女兒正在玩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獎給她的獎章,便驚奇地問她:“居裏夫人,現在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大的榮譽,你怎麼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回答說:“我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像玩具一樣,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