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美好想象)
他能夠利用視覺上的效果,努力地將眼看就要露出破綻的作品給拉回來,而賦予作品一個精采的結局。不過話說回來,這其中其實含有他堅強的理想主義和某種平衡感,最後的結局可說是早在他的預料之中(至少在潛意識裏麵)。問題的症結隻在於,那樣的結局是否能夠順利抵達。他所依恃的並不是理念上的機會主義,而是把自己在影像方麵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將具有真實感的行為和決定性的瞬間加以體現且累積起來,具體預測並想象出可能發生的種種迂回曲折的阻礙,而一一加以排除並開拓出坦途。
正因為等待著他的,是一條極其驚險恐怖的冒險之路,所以他的作品最後才能夠邁向成功。而無論所累積的東西是多麼地真實且具體,真正能夠架構並支配作品世界的,畢竟隻有作者宮崎駿一人。隻要他能夠發揮才華,為非現實性的東西賦予一個真實的說服力,那麼,他就有可能克服種種阻礙。隻是,這在真實的世界其實是行不通的。宮崎駿也隻不過是力量渺小的一個人罷了。所以,他才會陷入不信任群眾的思緒當中,時而呼喊著破壞與虛無,時而衝口提倡獨裁思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後,相信各位應該更能了解他的這些行為才對。順便說明一下,或許有人會覺得納悶,宮崎駿的作品那麼地磊落,但是他對工作室的營運瑣事卻相當重視,從廁所問題到節省電費幾乎是無所不管,假如我們以作品的角度來考量,作品是理想主義的體現,但是為了順利實現就必須注意到每個小細節,絕對不容許有任何的疏漏,隻要往這個角度去想,對於他的一些做法應該也就見怪不怪了。
宮崎駿不會一開始就將腳本寫好。在分鏡尚未完成的階段,隻要想好具有啟示意味的世界構造和身曆其境、富有魅力的主角形象,就會憑借著那些形象和故事情節而投入製作。在投入製作之後,他的分鏡作業會與作畫之類的工作一起進行。所有的作業都以持續不斷的集中力為基礎,呈現出無邊無際的即興演出樣貌。就好像是無法再忍受當今製作動畫的宿命——一旦設計告一段落就剩下漫長的實行作業似的,而想要以一次全心投入的多重燃燒方式來更加貼近感官冒險。在這段依靠敏銳直覺來觸動愛的火花、讓人感到恐懼莫名的作業過程當中,他本人即使不斷掙紮、走投無路、瀕臨溺死邊緣,別人也都幫不上忙。因為,周遭的人頂多隻有水沫飛濺上身的感覺。
至於他最近的作品,已經漸漸著重於將散發性、象征性的世界構造具體地描繪出來,整體的縝密度也有所提升。照這樣下去,他的卡通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行為,以及整個故事的世界構造將會被困住,到時候恐怕會逼得他不得不去突破向來所抱持的理想主義和平衡感覺。
4
他有著喜怒哀樂和欲望等情緒起伏相當激烈的人性、強烈的自我主張和敏捷的行動力,還有豐富的構思力和旺盛的好奇心,以及產生精采幻覺的超高想象力,這些特色當然會不斷地和從年輕時代就開始堅持的理想主義或正義感、潔癖·律己·自製·禁欲等信念相衝突,而且糾葛在一起。換句話說,他那複雜又深具魅力的人格就是因此而形成的。隻要是深知他個性的人,對於他的言行舉止都隻有一個歸納法,那就是“宮崎先生根本是矛盾的綜合體”。有位經驗老到的工作人員偷偷向新進工作人員傳授與宮崎先生的相處之道。“你最好不要全盤相信他今天所說的話。因為,他明天說不定又會提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說法。”他說。
有一次,我和認識宮崎駿的一群人聊天,聊著聊著才發現,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將話題轉到宮崎先生的身上了。宮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人,個性豐富多變經常引人話題,雖然時常口出惡言,但大家還是非常依賴他,而且也非常喜歡他。雖然說笑的成分居多,但是,我們這群朋友之中甚至有人認為宮崎先生本人要比他的作品有趣多了。對我們而言,現在的宮崎先生也許可說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不過,總感覺到其中似乎有著些微的變化。因此,我才敢故意去捋虎須,趁著宮崎先生尚未完全變成有著溫厚的白發和胡須的老人之前(變成這樣其實並不好看,但這似乎是他本人的期望),試著描述出我們所知道的日常生活中的宮崎駿。
P.S. 從某個時期開始,他的態度變得更加積極負責,相對之下,大懶人的我則經常狡詐地規避責任。每次一起共事,總會因為進度延遲等問題而給身為工作室負責人的他增添麻煩。回顧當年他對隨意又任性的我多所忍耐又一再原諒的往事,同時想到他那容易激動的個性,這才明白他的友情是多麼地寬大,自製心是多麼地堅強。雖然無法具體舉例說明,但是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輕易就受到誘惑,隻有他一人始終保持超然自製的態度,絲毫不為所動,如今想來真是今人懷念。所以說,宮崎駿真的是個律己甚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