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換環境不如換心境。一個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這個社會本來需要各種人才,我們能在此工作,與那麼多同事合作完成對社會有益的事,都是因為特別的緣份。能持有這份工作也不是偶然的,可能就是你今生的心願,必須珍惜並竭力做好它。
有一位銀行界的長輩,在不景氣與企業合並風潮中被裁員,退休之後一年內迅速蒼老,身體的各種官能症狀一一出現,朋友在一次婚宴會場中看到他,對他的老態都大為驚訝。
細究之下才知道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對被裁員一事不能釋懷,他痛恨自己的才幹沒有被賞識,痛恨還有比他差的人可以屍位素餐,痛恨公司沒有人慰留他,於是他發誓不再踏入銀行大門一步,即使經過各處的分行也會令他心頭起恨,繞道而行。
退休是福分,積蓄夠了就應該安享餘年。找一個嗜好,或是開始尋找人生的答案。積蓄不夠也不必懷憂喪誌,想辦法再創事業的第二春。天無絕人之路,不必緬懷過去或在悔恨中度日。
工作與心境可以相輔相成。以愛心對待周圍的人、事、物,開朗地告訴自己:“我對我的工作很滿足,我會做得更好。”麵對工作或調職甚至離職時,都以歡喜心迎接它,以快樂情完成它。
換環境不如換心境,換工作不如換腦袋。
帶著相同的意念到新的環境,舊的問題會循環再現。
麵對名利——放下名利,更生快樂
世間有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的目的在追求名利,希望發財致富,過舒適的日子;希望博得令名美譽,讓世人景仰。然正因為如此漫無止盡的欲求,才使人無法過真正快樂的生活。
累積財富誠然能使人得到一時的快樂和安全感,也能夠滿足物質上的要求,但它絕不是生活的目標。今天人們迷信金錢至上,盡其所能地謀取錢財,甚至為財不惜殺人。
權力對人也有同樣的魅力,大官們如果一天不能做官,日子簡直過不下去,長期在權力之中打滾,嚐到權的滋味以後,放也放不下,就這樣朝思暮想,隻求更高的權力,早已失去了自我而不自知。
一個人能享有名利,絕非偶然,有財要善施,享有盛名更應該做一些名實相符的事,借此名去幫助眾生,否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名利對於一個人又有什麼意義?
但大多數人還是看不開,因此在名利交集時刻,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它?你夠不夠福德資糧擁有它?即使你擁有它,會不會善用它?
大多數人看不透名利的本質,名利是人製造出來的工具,本來與你不相幹,生活中沒有它是正常的,但現代人卻舍本逐末。其實欲望愈少,煩惱就愈少,真正的快樂才會從心中浮起。
有一首無名氏留下來的詩最能道盡人的看不開、放不下,有人說這首詩是道濟和尚也就是濟公所作的,詩文如下: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留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經中空是色,般若經中色是空。
朝走西來暮走東,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
夜深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鍾。
從頭仔細思想起,便是南柯一夢中。
浩浩長江,千帆過盡,一為名來,一為利往。
過得不快樂的人,最大的病根在於名利心,放下它,你會覺得海闊天空。
麵對生病——觀照生命,體悟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