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關於恒大足球與中國足球的關係,外界一直有著不小的爭議。恒大能否拯救中國足球,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中國足球不應該,也不能隻依靠恒大來拯救。中國足球未來的曙光,必須建立在所有人認認真真做事的基礎之上。什麼時候我們能搭建好青訓體係、競賽體係,解決好教練員問題和場地問題,從那一天開始再往後十年,才有機會真正培養起一代人。我們都不要急功近利地去想,究竟是2022年還是2030年衝擊世界杯,隻有等到我們真正開始去做這些基礎性建設了,一切才有可能水到渠成。

劉建宏

著名足球評論員,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

一座城,一支隊

世界早晚是屬於你們年輕人的,比如現在還很年輕的潘偉力。

在應小潘之邀撰寫此序時,我用了一天時間搜索和整理大腦中與他有關的記憶碎片,但這些搜索結果卻很難被拚接到一起,可能是因為距離比較遠,又或者是因為代溝吧。

初識小潘,大概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體壇傳媒旗下的體壇網瘋狂擴張的那段日子,一大批懷揣著體育媒體夢想的20歲上下的孩子湧了進來,或是在體壇北京會所的“大網吧”實習,或是以通訊員的身份撰寫稿件,小潘則兩者都經曆過。

記得那兩年,我的那間狹小的辦公室常被年輕的麵孔圍觀或者偷窺,孩子們初見我的第一句話基本都是:“我是看著您做的雜誌長大的……”現在還記得當小潘第一次被小夥伴們領進來見我時,那怯生生的樣子。這個年輕人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點兒張震嶽的範兒,也許更適合搞搖滾。

後北京奧運時代,體壇網戰略轉移,孩子們陸續開始了各自的闖蕩,遠離體育圈的很多,但真正在這個圈子裏紮根下來的也有不少,並且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

離開體壇網的小潘去了廣州,但當年的廣州足球遠沒有今日之輝煌。那時的恒大才剛剛進入公眾視野,誰也無法預計他們能走多遠。小潘進入了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他告訴我說,應聘的過程很簡單,就是把大學時寫下的上百萬字稿件整理成冊交給領導,無須多言,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記得小潘跟隊恒大沒多久,我就給了他第一次為《足球周刊》撰稿的機會,那是一次規模不小的選題策劃,要完成81屆超白金一代十年紀念的係列專訪。初出茅廬的小潘很拚,一人完成了孫祥、杜威、徐亮、曲波和楊君的采訪任務。隨後的幾年,他的稿子質量越來越高,料也越來越足,那幾年的合作很是愉快。

小潘確實趕上了廣州足球最好的時代,球隊戰績給力,俱樂部管理規範,一個年輕人因此而順利成長,他的文章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能在今天寫成一本書,離不開他對待這份工作的細致與用心。

幾年來,關於恒大足球與中國足球的關係,外界一直有著不小的爭議。恒大能否拯救中國足球,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中國足球不應該,也不能隻依靠恒大來拯救。中國足球未來的曙光,必須建立在所有人認認真真做事的基礎之上。什麼時候我們能搭建好青訓體係、競賽體係,解決好教練員問題和場地問題,從那一天開始再往後十年,才有機會真正培養起一代人。我們都不要急功近利地去想,究竟是2022年還是2030年衝擊世界杯,隻有等到我們真正開始去做這些基礎性建設了,一切才有可能水到渠成。

劉建宏

著名足球評論員,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

一座城,一支隊

世界早晚是屬於你們年輕人的,比如現在還很年輕的潘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