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實現“三通”:漫漫長路60年(1 / 2)

盡管如此,大陸方麵於1996年8月公布了《台灣海峽兩岸間航運管理辦法》和《台灣海峽兩岸間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辦法》。1997年4月起,福州、廈門至台灣高雄港的試點直航啟動。但因台灣當局的限製,兩岸貿易貨物不能由試點直航船舶直接運送,而須經第三地中轉。此後,兩岸關係又因李登輝的“兩國論”而陷入僵局,令兩岸直接“三通”在李登輝當局的不斷幹擾下未能實現。

陳水扁上台後,在各方壓力下,2001年台灣召開了“經濟發展會議”。陳水扁當局不得不將李登輝時期的“戒急用忍”政策調整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麵對快速發展的兩岸經貿關係,以及島內要求開放兩岸“三通”的高漲呼聲,陳水扁當局在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點兒樣子,以表明其“兌現”在競選時的有關諾言。

但是,在具體行動上,陳水扁當局則是“小腳牛步”,以開放“小三通”應付島內各界的“大三通”要求。所謂“小三通”,是指分階段開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的貨物和人員直接往來。由於陳水扁當局竭力推行以“台獨”意識形態掛帥的兩岸政策,在兩岸經貿關係上難有作為。2006年,陳水扁在元旦講話中拋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主張,改變了先前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立場,再次對大陸經貿采取緊縮政策。總之,因陳水扁當局在直接“三通”的兩岸雙方關係定位上引入“一邊一國論”,並在兩岸協商問題上堅持“公權力介入”的立場,令兩岸直接“三通”難以在陳水扁時期實現是可想而知的。

正是在大陸方麵和台灣相關業者與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台灣當局對兩岸直接“三通”所設置的種種障礙不斷被拆除。

兩岸直接“三通”走過了漫長的60年路程,尤其是後30年,它的實現傾注了大陸方麵和台灣相關業者和熱心人士的多年努力與心血。

就兩岸空運來說,兩岸航空業者終於在2003年實施春節包機。但受製於陳水扁當局的限製政策,春節包機必須中停港澳,台灣航空業者隻能單飛、單向載客,大陸航點隻有上海一個。2004年受陳水扁當局的幹擾,兩岸春節包機未能實施。2005年春節包機恢複,大陸航點新增北京和廣州兩地。2006年兩岸節日包機擴大到四個傳統節日,即春節、清明、端午和中秋。2008年7月4日起,兩岸實施周末包機,但仍需經由香港飛航區轉飛。

即便如此,周末包機直航和開放大陸民眾赴台旅遊等仍受到在野的民進黨和“台獨”分子的強烈批評,稱這樣會對歐美旅客形成“排擠效應”、台灣將“付出環境代價”、大陸遊客會帶來“傳染病”、台灣“非法勞工”和間諜活動會增多、是“置台灣國防安全於不顧”、台灣的“心防會漸失”……然而,兩岸關係走到21世紀的今天,已經到了相當密切的程度:2007年兩岸人員往來約為485萬人次,兩岸貿易額超過1244億美元,大陸實際利用台資金額累計達457.6億美元。頻繁綿密的兩岸各項交流活動勢必要求打破台灣當局所設定的“間接、單向、局部”的政策。所幸,今年5月國民黨重新在台執政,摒棄了以往台灣當局的僵硬立場,承認“九二共識”,並采取積極務實的做法處理兩岸關係。

盡管如此,大陸方麵於1996年8月公布了《台灣海峽兩岸間航運管理辦法》和《台灣海峽兩岸間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辦法》。1997年4月起,福州、廈門至台灣高雄港的試點直航啟動。但因台灣當局的限製,兩岸貿易貨物不能由試點直航船舶直接運送,而須經第三地中轉。此後,兩岸關係又因李登輝的“兩國論”而陷入僵局,令兩岸直接“三通”在李登輝當局的不斷幹擾下未能實現。

陳水扁上台後,在各方壓力下,2001年台灣召開了“經濟發展會議”。陳水扁當局不得不將李登輝時期的“戒急用忍”政策調整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麵對快速發展的兩岸經貿關係,以及島內要求開放兩岸“三通”的高漲呼聲,陳水扁當局在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點兒樣子,以表明其“兌現”在競選時的有關諾言。

但是,在具體行動上,陳水扁當局則是“小腳牛步”,以開放“小三通”應付島內各界的“大三通”要求。所謂“小三通”,是指分階段開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的貨物和人員直接往來。由於陳水扁當局竭力推行以“台獨”意識形態掛帥的兩岸政策,在兩岸經貿關係上難有作為。2006年,陳水扁在元旦講話中拋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主張,改變了先前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立場,再次對大陸經貿采取緊縮政策。總之,因陳水扁當局在直接“三通”的兩岸雙方關係定位上引入“一邊一國論”,並在兩岸協商問題上堅持“公權力介入”的立場,令兩岸直接“三通”難以在陳水扁時期實現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