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張妍、單剩平、張強、郭豐濤、丁詩薇、吳壁群和汪炳幫我一一核對引文和注釋,重做了參考文獻,在此一並致謝。
我的碩士生涯,從已故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吳調公先生遊,學術的基礎是在他老人家手裏打下的。調公師歿世都沒有評上博士生導師,因細故,常有鬱勃之氣。區區一個博導,想今天凡教授均可做得,以先生之學問,何以做不得!可歎可歎!調公師好茶,他在世時,學生每年會親自到茶農手裏稱一斤龍井奉上。調公師1914年生,2000年歿,今年恰好百年誕辰。如今教言猶在耳,人卻已不在,無以為質,謹以本書獻給他,以為永遠的紀念。
感謝責任編輯宋旭華為本書付出的勞動,我的書向來銷路不錯,這本想必也不會例外。
2013年4月18日於杭州西溪
在讀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張妍、單剩平、張強、郭豐濤、丁詩薇、吳壁群和汪炳幫我一一核對引文和注釋,重做了參考文獻,在此一並致謝。
我的碩士生涯,從已故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吳調公先生遊,學術的基礎是在他老人家手裏打下的。調公師歿世都沒有評上博士生導師,因細故,常有鬱勃之氣。區區一個博導,想今天凡教授均可做得,以先生之學問,何以做不得!可歎可歎!調公師好茶,他在世時,學生每年會親自到茶農手裏稱一斤龍井奉上。調公師1914年生,2000年歿,今年恰好百年誕辰。如今教言猶在耳,人卻已不在,無以為質,謹以本書獻給他,以為永遠的紀念。
感謝責任編輯宋旭華為本書付出的勞動,我的書向來銷路不錯,這本想必也不會例外。
2013年4月18日於杭州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