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開玩笑說“你可以安心睡會了,反正接下來也沒你的事。”
想到上次的揶揄,潼恩煞有介事地點了點頭:“是挺激動的,最起碼這次不能安心睡到頒獎典禮結束了。”
的確不行。
走在紅毯上潼恩還能說毫無真實感,可是當本屆奧斯卡的主持人艾倫·德傑尼勒斯站到舞台上,拿著潼恩開玩笑時,她總算是意識到了緊張。
這可是奧斯卡提名啊。
現在潼恩,全然褪去了《斯塔克》與第二年上台表演時的稚嫩,就算是心中緊張,也絕對不會把心情寫在臉上。外人看來,她還是掛著自己那招牌式的親切笑容,金發垂在寶藍色的禮服上,姿態優雅又大方,根本挑不出任何過錯。
淡定。潼恩在心底默默地告誡自己,無非就是一次提名,自己還年輕,之後的路還長的很呢。連自己都覺得《舞者》裏的表現過關了,這個提名給自己也並不意外。
想到電影,潼恩的注意力多少轉移了一些。回憶起從《斯塔克》到現在的路途,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潼恩敢保證每一個角色她都是在盡心盡力表現。但是要說到她比較滿意的,除了《貓女》,那就隻有《舞者》了。
拍《貓女》時,潼恩的要求不過是兩點。避免哈利·貝瑞的《貓女》那般慘淡,以及,不要有米歇爾·菲佛的貓女的影子。為了這兩個目標,她幾乎是豁出了性命在表現,甚至差點走不出角色。盡管現在看來潼恩覺得自己還是能演的更好,可放在當時,這個角色還是能拿得出手的。
當年的《貓女》甚至獲得了金球獎的提名。不過潼恩當時因為輿論危機,沒有參加頒獎典禮。
之後的《鹽沼》和《致命魔術》,還有《鬼媽媽》裏潼恩的戲份都不多。事實上,當時請潼恩去挑大梁的劇組並不少,不算自己導演的《鬼媽媽》,潼恩寧可演個配角,也不願錯過前兩個劇本。
而且,她也覺得《貓女》之後自己需要一個緩衝。她得找個更好的辦法去進入角色,去提升自己。
而《舞者》就是繼《貓女》之後,對潼恩的再一次挑戰。
這個片子潼恩可以說是拿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力。不僅僅是因為她喜歡劇本,喜歡娜塔莎這個角色。還因為,娜塔莎的掙紮,可以代入任何一個人的經曆。
看似永無未來的努力,還有那揮汗如雨的辛苦,跌入低穀時的掙紮,然後重新綻放在舞台上。一個舞蹈演員如此,一個演員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從2001年到2007年。
潼恩來到這個世界,站在鏡頭前,已經有將近六年的時間了。
她抬起頭,脫口秀女主持艾倫·德傑尼勒斯穿著一身與潼恩禮服顏色相同寶藍色套裝走上台,裝模作樣地看了看自己的袖子,然後抬頭看向坐在前排的潼恩,故作埋怨道:“下次你得提前和我商量好,和你撞顏色真是自取其辱——不過我想等我再主持奧斯卡,和你再提名的機會同時撞上還有點難,不如你來我節目怎麼樣?女權鬥士上了每日秀卻不來我的節目,這就有點過分了啊。”
這著實換來了觀眾的會心一笑。潼恩自打《幸運》開始就被不少社會評論家追在身後大罵極端女權主義和*。潼恩是沒放在眼裏,但是說的多了,這個稱呼終究是套在了她的腦袋上。美國一向是個開放又保守的國家,對於社會來說,這個話題有點敏[gǎn]。
但是潼恩決定拍出《幸運》的時候,她就已經做好承擔後果的覺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