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子”,難道也會哭死沉湖?
證據二:元妃省親時點戲中有《鬧殤》唱詞。
劉心武先生說,“第十八回中元妃省親時點了四出戲,其中《牡丹亭》的《鬧殤》一折很有門道”,因為脂硯齋在這裏批道:“伏黛玉之死”。然後,劉心武先生引了一段唱詞:
“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殘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
劉心武先生指出,這句唱詞正合“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而“玉芙蓉”,這裏指水生的荷花,影射黛玉死於水域。
這轉了一大圈,從唱詞中再找這種含糊不清的理由,有何說服力?其實這恰恰證明林黛玉是病重而死,因為《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就是思念過度,病重而亡的,何來沉水投湖一說?所以劉心武先生和霍大媽一樣,都有“紅學妄想症”的嫌疑。
有些人利用紅學的“研究方法”,在金庸小說中也揭出不少秘聞,舉一例如下:
張三豐為尹誌平和小龍女私生子說:
理由大體如下:
1、作為射雕三部曲,應該是有聯係的,《倚天屠龍記》的主人公張三豐一脈,和前兩本無關,不合情理,所以雖沒有明寫,但張三豐暗中必和《神雕俠侶》裏的主要人物有關係。
2、小龍女被尹誌平奸汙之後(當然開始她不知道是尹誌平所為),經常借故躲著楊過,並急切地要和公孫止成婚。之後又多次離奇失蹤,可以斷言,必然是偷偷生下了孩兒。
3、小龍女後來找上門去,雖有一萬次機會可殺尹誌平,但卻始終沒有下手,理由是,讓剛出世的孩兒沒有父親,似乎不當。
4、張三豐開始叫張君寶,我們把“張”字拆開,是“弓”和“長”二字,“弓”字諧音為“宮”,“長”則代表“道長”,所以暗示他的姓來自重陽宮中的一位道長。按習慣,孩子不從父姓,便從母姓,但小龍女也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也不想讓這個孩兒直接姓“尹”,於是就讓他姓了張。至於“寶”字,更好解釋,一般母親都稱自己孩兒為小寶寶。而“君”這個字,最耐人尋味。我們把“君”字拆開,是“尹”和“口”兩個字,說明是尹家的人口。這就證明,張三豐是尹誌平後代無疑。
5、張君寶後來為什麼創立道教武當派?他的武功也突飛猛進,而且武當的輕功後來也是冠絕武林,我們猜想,應該是小龍女不斷暗中指點,並委婉地告知他其父親是個道士,所以讓他光大道教一門,也算對其生父有個記念。以免落下“不肖子孫”這個名聲。
另外,還有人考證出張翠山是張三豐和郭襄的私生子,楊過是歐陽克的遺腹子等等,也都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但關鍵在於,金庸他老人家仍然健在,這些奇思怪想就統統難成氣候,如果有人也像劉心武先生和霍大媽一樣,寫上洋洋灑灑幾本書來論證這些事情,金老爺子隻需三個字:“沒這事”。這些說法就立馬灰飛煙滅,堪稱一句頂一萬句。可惜的是曹雪芹先生啊,沒有法辯明,一任這些“紅外學家”們大賺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