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資熱點(1)(1 / 1)

2008年9月15日,由於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最具實力的股票、債券承銷和交易商之一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引發了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A股也受其連累,創下了新低。

一年後美國媒體報道說,巴菲特手機中一個被遺忘數月的語音郵件能夠拯救雷曼兄弟。一年之前的那個瘋狂周末,金融世界陷入崩潰,巴菲特接到了大量的求助電話。那天傍晚6時左右,當巴菲特準備出門參加一個社交活動時,他接到了巴克萊資本主管戴蒙德的電話。戴蒙德正打算收購雷曼兄弟,將其從破產邊緣拉回來,但在英國政府那裏遇到了困難。因此,戴蒙德希望巴菲特能提供擔保。

巴菲特認為,這個交易計劃聽起來過於複雜,他很難通過一個簡短電話搞清楚,因此讓戴蒙德把具體計劃通過傳真發給他。但當巴菲特午夜時分回到酒店的時候,卻發現什麼也沒收到。接下來雷曼兄弟崩潰了,數天之內,恐慌在全世界蔓延。

時間過去了10個月。有一天,巴菲特問女兒蘇珊自己手機屏幕上的一個小圖標代表什麼?他承認自己從未真正了解自己手機的基本功能。結果,這正是那天晚上巴菲特一直等待的來自戴蒙德的語音郵件。

這真令人扼腕歎息!雖然有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好朋友,巴菲特對技術還是幾乎一竅不通。他曾經開玩笑說,從電腦旁邊走過的時候,總擔心它吃了他。不過假使巴菲特收到了戴蒙德的語音郵件,雷曼就有救了嗎?我們先不要下結論,不妨先看一下巴菲特是怎麼投資的吧。

相反理論

巴菲特曾說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戀。這其實就是相反理論。相反理論認為,大多數投資者看法一致的時候,有可能是錯誤的。所以經常出現大部分人看漲的時候,股市跌了;而大部分人看跌的時候,股市卻漲了的情況。央視推出的股市氣象站(百家機構看盤),就常常被一些股民當作反向指標,就是這個原因。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每十個股民中,有七個賠錢的,兩個保本的,而賺錢的隻有一個。所以與大多數人的行動一致,是不可能賺錢的,更別說發大財了。

相反理論隱含著這樣一個假設:證券市場本身並不創造新的價值,由於交易成本的存在,股民之間是零和遊戲甚至是負和遊戲,不會出現多數人獲利的現象。如果行動與大多數人一致,則有可能虧損。怎麼才能賺錢呢?必須與大多數人的行動不一致。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在證券營業部賣盒飯的阿姨,多年來總結出了一套炒股的秘訣,牛市盒飯不夠賣的時候就退出股市,熊市盒飯賣不出去的時候就進入股市,結果若幹年下來,阿姨掙的比職業股民還多。

不過雖然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明白相反理論,但是真正應用該理論的人卻不多。這往往是因為人性的弱點。很多人不夠自信,或者沒有掌握投資知識,所以依賴於別人的投資建議。特立獨行是很難的,尤其是當失敗的時候,更難以坦然麵對。而和大家的操作一致,即使失敗了,也會安慰自己說大家都虧了。熊市裏,抱團取暖,其實是從眾心理的一種表現形式。從眾心理又會自我強化,放大恐懼和貪婪,影響正確的操作,或雖有正確的操作而不能堅持執行,常常被錯誤的想法所左右,最終走向失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