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接連發了數道宣諭:
第一,王宣身為科考主官,徇私舞弊,導致士子不滿,以至於大鬧洛都,王宣已經畏罪自殺,至於參與動亂的士子,既往不咎;
第二,六皇子陳在鍾身患怪病,在宮中救治旬月,不幸辭世;
第三,九皇子陳在鎮,勾結西山靈犀宮妖道清潭道長,在宮中下厭,蠱惑太子,致使太子神誌失常,出走禦史台,流落民間,被人利用,導致洛都大動亂。而今,陳在鎮自盡,清潭道長伏誅,厭勝木偶被起出,太子神誌複原,動亂消弭。皇上聖心仁慈,寬宥太子之罪,不予追究。
這些消息,初時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很快,就被人給淡忘了。
畢竟,人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淡忘。
更何況,這個結果,還是大快人心的。
但是這一年,蕭西樂在憂憤之中病逝。周豐,也與世長辭。
討伐羌胡的陳白毦,曆時一年三個月之久,終於將西垂邊疆徹底平定,以損失大陳兵力過半的代價,奏凱歌,得勝回朝,因功獲封太尉一職。
蕭三思,蕭三省等人,也因功各有升遷。
永定三十年,發生了更大的一件事情,皇帝陳奇主動退位,禪讓給太子陳在錚。
陳在錚稱帝,尊陳奇為“太上皇”,改元“永貞”。新皇登基,仍舊以孫秀為丞相,以陳白毦為太尉,以蔡煥為禦史大夫,以白滇為前將軍,以殷戈為後將軍,以孫圖南為白馬營領軍將軍,以孫九重為龍門營領軍將軍。
是年,孫麓,加封為太子太傅。
孫琳,升任大司徒。
孫茂,充當司寇。
孫氏一門四人,盡皆顯貴!
自此以後,太上皇陳奇遷居於泰安宮。
陳在錚稱帝之後,授予他的心腹以顯貴的品秩官位,以著名的郎官和幹練的地方官員充實行政官署,以組織新政。
由於丞相孫秀年老,陳在錚初創了內閣製度,以當初科舉考試籠絡的人才充當內閣大學士,並不時召見這些大學士進行朝會,命令這些人在重要事務上提出意見和建議。由此,內閣大學士親自參與了決策。對陳在錚大力取消陳奇某些不得人心的政策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丞相的權柄,自此之後,日益減弱。
此外,陳在錚訂立了一項新的官員引退製度,除了皇恩特許之外,所有的官員,在達到六十歲之後,必須奉命引退。由此,許多年輕的官吏得以升遷,大陳帝國的新鮮血脈得以延續。
陳在錚還給內閣以特權,可以奏有關開國功臣、外戚、皇族等勳貴胡作非為的案件。禦史台另設監察禦史,被朝廷派遣往全國各地,調查官員之政績,適者升,敗者退。
陳在錚為了廣開言路,明發詔令,所有的臣屬,都可以對朝政,對皇帝直言不諱,而且言者無罪,不會有任何的秋後算賬。
永貞九年,陳奇在熟睡之中,病逝於永泰宮,享年八十歲。初諡為“武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陳昭陵,永貞十年,加諡陳奇為“文武聖皇帝”,永貞十三年,加諡為“文武大聖皇帝”,永貞十八年,又加諡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朝廷接連發了數道宣諭:
第一,王宣身為科考主官,徇私舞弊,導致士子不滿,以至於大鬧洛都,王宣已經畏罪自殺,至於參與動亂的士子,既往不咎;
第二,六皇子陳在鍾身患怪病,在宮中救治旬月,不幸辭世;
第三,九皇子陳在鎮,勾結西山靈犀宮妖道清潭道長,在宮中下厭,蠱惑太子,致使太子神誌失常,出走禦史台,流落民間,被人利用,導致洛都大動亂。而今,陳在鎮自盡,清潭道長伏誅,厭勝木偶被起出,太子神誌複原,動亂消弭。皇上聖心仁慈,寬宥太子之罪,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