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做人篇·解脫 (2)(2 / 2)

死亡是恐怖的,死後生命沒有結束,同樣恐怖。 因為對有些人來說,生命將無休止地痛苦下去。

當生活有了更多便利時,我們卻比以往更累,也更脆弱。我們依賴的支撐越多,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也就越多。因為在每一種需求中,都伴隨著需求無法滿足時帶來的恐懼、不安和痛苦。

一個事業,很容易形成一種執著。一旦有了某種執著,你就別想過清靜日子了。

串習這個老友,總是一再造友。在這個家庭裏,誰是主人,誰是客人,你分得清楚嗎?

大多數人平時都在昏沉或掉舉中。無明的力量太大了,總是使人活得不清醒。

如果一個人建立了某種不良串習,他的麻煩是沒有盡頭的,真是輪回是苦啊!

同樣做利他的事,可能成就慈悲,也可能成就我執。

需求和執著使人疲於奔命。

隻要沒有看清輪回真相,不斷地執著和追求,不論自以為多麼聰明,其實都是不折不扣的傻瓜。

人製造了妄想,妄想控製了人,使生命不能自主。

當我們有某種需要時,往往會把這種需要的重要性給擴大了。

不存在沒有誰就不行了,我們不要誇大自己的重要性,結果被自己騙得團團轉。

看看你的心念,你每天都在為誰服務。其實,我們早已成煩惱妄想的奴隸了,真是可憐啊!

獨處時的行為,一樣會對你的生命產生莫大影響,所以要慎獨啊!

心有著奇特的編輯功能,能將種種有關乃至無關的素材統統演變為所需的證據,使我們在內心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雖然,我們有時也會因這樣那樣的幫助爬出陷阱。但隻要陷阱還在,我們就會從這個陷阱落入那個陷阱,永遠暗無天日,永遠遭受傷害。

解脫是三乘佛法的核心,聲聞乘以追求解脫為目的;大乘行人也應具足解脫的能力,方可自覺覺他,否則就會成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需求比財富多,即便富有,也不容易滿足;負擔比榮譽大,即便風光,也不容易快樂。

智慧,是解除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藥。

擁有自由的時間,還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能力,否則的話要把身心安頓好也是不容易的。就像有些人上班的時候,盼望假期;而到了假期又覺得無聊,不知該怎麼過日子。這是為什麼呢?值得思考!

意識到死亡與無常的威脅,就會抓緊時間,選擇做些對生命成長有價值的事,而不是整天忙於俗務,或者用無聊的方式打發時間,活在一種習慣性的麻木中。須知人身是很難得的!

自由,不隻是要有環境的自由,還要有心靈的自由。沒有一顆自由的心靈,即便擁有再自由的環境,也是不自由的。佛教所說的解脫,就是幫助我們擺脫心靈的不自由,回歸心靈的自由。所謂解脫自在也。

為誰辛苦為誰忙?其實,人們都在為自我打工。自我又是什麼呢?自我隻是人類的一個夢想,如果不能走上生命的覺醒之道,我們所做的一切也許都是徒勞的。

忙著,一個念頭、一件事就是整個世界;閑下來,才能體會到生命內在的豐富從容,世界的精彩多樣。

需求,如果為了滿足自我的需要,就會產生貪執,引發種種煩惱;需求,如果來自於利他,就能成就慈悲之心。

自己身上有一大堆缺點,卻帶著理想的眼光看別人,誰也看不慣。可是,你看不慣別人,別人也看不慣你。須知我們都是凡人,內心裏充滿著貪嗔癡,存在這樣那樣問題是正常的,我們應該相互理解、接納,彼此寬容,鼓勵,共同走出生命的迷惘,走上覺醒之道。

逃避煩惱,轉移目標,不是究竟解決煩惱的辦法;隻有直麵煩惱,用心審視煩惱的實質,才能從當下化解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