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在幻想中,努力追逐幻想的影子,並成功地欺騙自己,貌似真實地活著。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悲憫心,把這一念悲心無限擴大,便成為觀音菩薩的大悲心。因此,人人皆可成為觀音菩薩!
何為慈悲?慈,與樂也,就是給他人帶去快樂。悲,撥苦也,就是幫助他人從痛苦中走出。大慈大悲,是說菩薩能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之心,說明了慈悲的廣大性,也代表著慈悲心的圓滿成就。
觀音菩薩是大悲心的顯現。憶念觀音菩薩,應該要學習大悲心,實踐大悲心,最後才能像觀音菩薩一樣,有能力解除人間的各種痛苦和災難。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現代社會環境汙染嚴重,誘惑又多,一個人除非具有百毒不侵之身和如如不動之心,才能免受傷害。否則,想要健康活著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人心浮躁,缺乏安全感,所以才容易輕信謠言,引發各種不必要的恐慌。
多看別人的不足,可以轉移對自己的失望,然後心安理得地安於現狀。
貧困,不隻是物質的貧困,心靈貧困更可怕。富有,不隻是物質的富有,心靈富有更重要。
放生,首先要有護生之心。有了護生之心,不論是解救生命,還是關愛動物、保護環境,就都是放生,也都是慈悲的修行。如果沒有護生之心,放生很有可能會成為殺生。
外在快樂跟我們對外物的貪著有關。貪執的滿足雖然能夠帶來快樂,但貪執從本質而言卻是一種製造痛苦的心理。所以,來自於貪執產生的快樂,往往是苦多樂少。
利他之心是善心,利他的同時也滋潤了自己。害他之心是不善心,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傷害到自己。
如果你支持他人無明的舉動,這算慈悲嗎?
我們每天都忙於喂自己的妄想。
災難是產生慈悲的土壤。
生活在無明中的人,無論幹了多麼荒謬的事,總是覺得津津有味。
你的念頭,決定了你的一切。
人心太混亂,所以社會才變得很混亂。
躁動的心裏發出的聲音,叫做噪音。
這個世界充滿誘惑,因為多數人都在通過製造誘惑獲得利益。
心靈美容比色身美容更重要,沒有一顆美好的心靈,色身裝修的再好,也是不耐看的。所謂“因為可愛故美麗,不是因為美麗故可愛”。禪修,就是給心靈做美容。
誰是成功人士?成功標準是什麼?如果單純以財富多、事業大、地位高為準,可能對社會危害很大,因為這種標準除了讓自我得到極大滿足,卻不利於個人幸福,也無助於社會的健康發展。甚至越成功,對社會破壞越大。因此,我認為成功的標準是:處理好人與物質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身心健康。
我們總在追求概念性的自我、或想象的自我中,宣稱要活出自己,卻忘了尋找自己的本來麵目。我們試圖想製造一個自我,代替自己的存在,可是能替代的了嗎?
正念,把心帶回當下,活在此時此刻,覺知身心變化及發生的事件,不粘著、不逃避、不評判。
對人起慈悲之心,便在成就慈悲;對人起貪嗔之心,便在成就貪嗔。利他則為利己,害他即是自害。
人們總覺得要做些什麼,才顯得自己有用、有價值,其實學會不做什麼,能夠安靜地待著,對自己、對社會也許還更有價值。人類因為過於有為,已經使身心、世界快要不堪重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