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楊保中

2009年6月,我開始這部小說的寫作,旨在呼喚關注環境保護和關注動物多樣性的存在。我們與眾多的動植物們擁有同一個地球,珍惜地球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是萬物之靈的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能夠調動或掌控的能量級別越來越高,越來越能輕易地影響與改變地球局部甚至大部環境,正因為如此,地球物種滅亡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們痛心地看到,許多物種正離我們而去,離我們而去的還有藍天白雲、清潔的水源與幹淨的大地。

我們麵臨著有史以來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

保衛生存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已然是國家命脈所係。

雲南曾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好的地區,然而,近年來雲南持續幹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受到嚴峻的挑戰。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愛護我們的家園,愛護我們的地球,是我的創作初衷。我創作的構思,是受到《春城晚報》一則“又一隻印支虎被‘吃’”的報道衝擊。

報道稱家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緣的農民,公然槍殺了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一隻印支虎,然而,就是這戶農民的家裏,30年間就曾三次與猛獸發生尖銳衝突:

頭一次,其父親看護玉米時被“老熊”剝去右半邊臉和右眼,從鼻子到下巴的部分隻剩下一個恐怖的黑洞,可以直接看到喉嚨,每天隻能依靠這個“黑洞”送進細軟的食物維持生命。第二次是他的哥哥慘死在野象的腳下,相關部門給了600元錢作為安葬費。第三次,這個農民作為“勝利者”,要了老虎的性命,然而,他可能麵臨48萬元的罰金和牢獄之災。

報道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正確處理人與動物的關係?

這是一個老問題,也是關係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嚴峻的問題,處理好這個問題,才能減緩地球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保護生物多樣性,即保護人類自身,不然,人類將是地球上最後滅絕的生物。雲南號稱中國的“動物天堂”、“植物天堂”。雲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庇護了地球上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及中國自然環境惡化的加劇,雲南優美的自然環境也正在接受更嚴峻的挑戰——連續多年的幹旱,便是一個明證。

保護美麗家園,時不我待。

經曆五年斷續的修改,更經《兒童文學》編輯部尤其是範豔妮老師悉心的指導,此書終於出版,如果此書能打動青少年朋友,為他們增強一些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我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