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接答:萬事就怕開頭難,不如一鼓作氣,待工程全部竣工後,那才玩得安心,玩得痛快!
舜年甚為感激:“各位勞工既如此大義,本王亦與爾等工地同樂!”
眾勸爵爺回府。慶年亦勸:“王兄盡可放心,有弟坐鎮督工,保證不會誤事。”
舜年道:“過年更求萬事順心,吾與勞工為伍,事事順心也!”遂令慶年多備些年貨,木炭,還令女優多練習歌舞。他要與勞工白日同勞,晚上於工棚考大火、看歌舞。
慶年一一照辦。工地天天充滿過年氣氛且又不誤工程。到了過“趕年”這一天,舜年安排早上在工棚“團年”,然後放假兩天,強令勞工無論如何回家與親人吃“團年”飯。
大年初一,爵府舉行拜年宴會,盛情招待各位工匠及其他漢家賓客。舜年乘著酒興,向各位征求湫溪橋雅名。
寶慶搶先應征:“橋名本石匠早已想好,叫"九峰橋"!此橋由爵爺親自督造,蔭佑萬民之舉,宜流芳百世!”
眾皆叫好,舜年認定:“既如此,當立碑於橋頭,吾常見"九峰"二字,尤起步之裏程碑,日日自勵之。”遂令昺如備文房四寶,親題“九峰橋”三字,交慶年速招石匠碑刻。之後,舜年禮請嚴守升、宋仕仁、鍾南瑛、祝九如等,各賜書畫墨寶。請到寶慶,慶笑道:“吾非文人,然與文人伍,略沾文氣,既要獻醜,謹表心跡也!”遂提筆寫下四句——
天降彩虹成九峰,雲來莊下處處通,
盛世之司容更美,大山深處趙州風。
河北石匠寶慶題書
眾皆喝彩:“好詩好書法!”
舜年喜讚:“恩公寄托之深遠也。這"大山深處趙州風",不單指橋,涵意吾司與漢之同榮,此乃吾之夙願矣!”
是日,各文武官員紛紛給爵爺拜年,舜年將珍稀食物全交慶年,留待九峰橋全麵竣工時與勞工共同分享。
康熙二十五年正月,九峰橋落成,元霄節舉行了隆重的慶典。此日,天氣晴朗,藍天之下的座座雪峰,銀光灼灼。一大早,人們便紛紛擁向慶典現場,至巳時,已有上千之眾,有的到橋上走來走去,有的俯瞰橋下,有的到橋下仰望橋拱,有的仔細端詳碑文。隻聽得人人叫好:“這下過河就方便了!”“再也不怕漲水了!”……
慶典由“老資格”舜年叔祖田圭主持,主要儀程有三:其一,由慶年介紹建橋經過及其艱難;其二,由舜年為寶慶獎銀一千兩;其三,騾馬隊試橋。當宣布進入第三項時,鞭炮、鑼鼓轟轟烈烈,由四十八匹精良騾馬組成的馬幫商隊,披著紅綾,馱著貨箱,分二列緩緩從橋上走過,說也奇怪,那騾馬或許是受鞭炮之驚,或許是過餘興奮,或許是要表現自己,過橋時盡仰天長嘶,頻打響鼻,為慶典增添了許多熱鬧、吉祥氣氛。馬幫緩過,橋承萬斤之壓仍紋絲不動。
舜年讚寶慶:“足見高師之功也!”
寶慶自豪一笑:“承上十萬斤亦無恙。”
自此,九峰橋——這道“天降彩虹”,載著田舜年的司治之功,彪炳千秋。
寶慶來容不覺年餘。
一日,舜年問:“恩公可思家乎?”
寶慶笑道:“雖糟糠之妻,然淑賢有加,何不思耶。膝下有子有女,想是亦思父也。”
“既如此,吾遣人將夫人並子女接來一玩如何?”
“那也不必,再待個一二年料可回也。”
“恩師若有回鄉之念,即直白於我,萬勿客氣!”
為使寶慶不致寂寞,舜年親選一豔姝女優與之作陪,陪他遊山玩水,為他演唱歌舞、縫補漿洗、端茶倒水……男子誰不愛紅顏?寶慶自然高興,漸漸地,倆人便演繹著生死戀的故事……寶慶心寬體胖,也不念一二年即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