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陰霾中的曙光18(1 / 1)

**這本書相當的十分的好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如果您有什麼觀點,留個評論吧**

岡田藤次郎為豐田喜一郎推薦了一個人,叫神穀正太郎。三個人決定一起幹一番事業。

神穀正太郎也有三井物產的背景,他的身份極為複雜和隱秘。神穀正太郎最早和岡田藤次郎是同學,畢業後一起進入三井物產工作,關係密切。後來,神穀正太郎在三井物產高層的指示下,進入通用汽車日本公司負責銷售,同時還兼具著了解美國汽車企業經營策略的重任。

他一直密切注視著美國汽車業的勃興,同時熱心關注日本本土汽車廠商的未來。那時候,日產企業已經創立,發展迅速,神穀正太郎本來決定進入日產,但湊巧,豐田喜一郎找到了他。

神穀正太郎當時是通用汽車日本市場銷售的總負責人,薪水很高。豐田喜一郎很擔心,自己能否拿下他。

但事實是,神穀正太郎聽了豐田喜一郎的講述之後,淡淡地說:“隻要你能造出汽車,我就能把它們賣到全世界去。”

當時,神穀正太郎在通用的月工資是600日元,而豐田給他的薪水才100日元。神穀正太郎毫無怨言,認真地開拓豐田汽車的銷售渠道。

很多年以後,當神穀正太郎已經成為日本的“銷售之王”的時候,一位記者曾經問他成功的秘訣。老人家眯起眼睛,神秘地說:“我成功的秘訣就是想象,想象一個偉大的事業,然後用力地調查,去實現它,不管道路多麼曲折悠長。”

豐田喜一郎終於在1935年製造出了自己的小轎車,當時這款車的零部件都是從海外進口的,因為日本本土的零部件質量都很差,產業鏈條也還處於萌芽狀態。

沒想到,這個高成本的做法獲得了日本市場的認可,從一起步,豐田就把自己的本土競爭對手甩在了後邊。

第二年,豐田汽車的組裝工廠正式問世,標誌著豐田喜一郎的理想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豐田這家工廠主要生產卡車,因為當時日本陸軍對卡車的需求與日俱增。

同時,豐田喜一郎在芝浦開設了自己的研發中心,全力開發汽車。這家研究中心裏吸引了諸多汽車狂人,他們紛紛放棄了原本優厚的待遇,拿著微薄的薪水,和豐田喜一郎並肩戰鬥,後來,他們都成為日本汽車產業的中流砥柱。

其中包括豐田喜一郎的堂弟豐田英二。這個年輕人對新鮮事物充滿著濃厚的興趣,他拒絕了日立公司的邀請,激情加盟豐田汽車。

1936年,豐田製造的大眾汽車已經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在神穀正太郎的建議下,豐田喜一郎決定舉辦一場展覽會。就在這次展覽會上,豐田汽車商標正式由原來的“TOY-ODA”改為“TOYOTA”。豐田英二的解釋是:“DA在日文中是濁音,TA是清音,所以應該去濁存清。”

這次展覽會讓豐田汽車聲名大噪,政府頒發了許可證,正式任命豐田汽車公司為“政府指定的汽車製造商”。

豐田喜一郎的新事業如火如荼地繼續發展著。

(本章完)